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且看文学的孔子又如何

2010-03-17 08:38:46

且看文学的孔子又如何孔子 何燕江 着 中信出版社.jpg

  "孔子"近来颇为流行。新上映的电影《孔子》中明星云集,将中华民族的圣人请入银屏,以充满大众文化气息的形式演绎一段中国人心中近乎神圣的故事;同名小说也已经出版,长达60万字、486页的大部头著作,无疑暗含了这位先贤在华夏民族史上的崇高地位。这一地位即使在权威消解、信仰沦丧的商业社会中,同样得到消费者某种下意识的承认。

  春秋中期,诸侯逐鹿,各国之间战乱不休。那是一个烈日炎炎、尘土滚滚的时代,各种谋略、礼乐、知识都围绕着权力展现其所能,贤臣能将各为其主,蔡、陈、鲁、卫等小国终日斡旋于楚、齐、晋、秦等霸主之间。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诞生了一位名垂千古的"圣者孔子",焉能没有故事哉?何燕江的这部小说,就在其美妙而粗犷的文字中深描了那个时代中的人和事,种种熟悉的场景、史实的片段在孔子的周游历险中连缀成串,最终还原出一个血肉灵魂清晰、情感真挚动人的孔子形象。

  何燕江是一位文学素养颇深的编剧,他把故事的起点放在了"日有食之"的天象上。这不禁让人想到刚刚复出的《废都》,文学名家贾平凹在开篇设置的"天现四日"的异象既是一种"起兴"的手段,又如同谶纬符号一般为全书的演进定下了基调。从此以后,孔子习礼学艺、开坛讲学、为政以德、周行列国,一步步都在作家的掌握之中,与春秋那变化无常的政治风气相勾连,描绘出宏大而又细腻的历史画卷。

  说它宏大,是因为历史的描述把春秋定格在"无义战"的价值坐标上。四分五裂的周王朝硝烟四起,群雄争霸,文臣、武将、会盟、叛乱,各种史书的描写已经将其曲折与激荡表露无遗。但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小说的《孔子》把这位身高九尺六寸、气度雍容的夫子的生长生活、情感事业与人际交往放置在战火纷飞、勾心斗角的历史场景中,演绎出的是一种让读者可以想象与触摸的"真实"。

  这种"真实"突出表现在广为争议的"子见南子"一节中。作家想象出了孔子与南子在岳父亓官伯的府衙中相识、相许,甚至于将青春的爱情凝聚于小小的道具"纽扣"之上,将"大成至圣先师"的孔子无异于常人的情感曲尽其致地表达出来;那种爱却不能爱,恨则终须恨的绵绵情意,想来打动了不少读者、观众。然而,正是这种虚构的凡俗成为小说/电影《孔子》赢得消费者青睐,招致专家批评的焦点所在。

  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孔子》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虚构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何燕江塑造的"孔子"形象,是一个文学形象而非史实形象。但问题的关键却不在于此,关于历史文学的真实性已经是文学批评的老话题了。围绕小说/电影《孔子》展开争议的核心在于,何燕江试图运用商业文学(文化)的逻辑去触动、装扮一位"圣者"形象。即便话语、情节等问题上合情合理,却难免不符合某些人对这位先师的固有印象--以天下为己任,尽管这些印象未必是"刻板印象",但毫无疑问的是,它是孔子及其儒家精神的真谛。

  何燕江的虚构没有错,这当然不意味着《孔子》完美无瑕。在我看来,《孔子》的问题有一大一小:大者,"孔子"形象过于感性、抒情,并以"如果人不能改变世界,那应该改变自己的内心"为中心,而这恰是对孔子的误读--儒家的入世情怀绝非调节心态之道;小者,虚构孔子与南子的爱情太落俗套,完全是通俗小说的想象。这两点,该是《孔子》在文学上的硬伤。一句话,何燕江所呈现"孔子"仍是孔子的侧面,那只是一个文学的"孔子"。但话又说回来,且看文学的"孔子"又如何?难道我们今天不正需要一个文学的"孔子"吗?(林玮)

  • 相关阅读
  • 沙元森:解决民生难题靠的不只是钱

      今年的两会继续热议民生,住房、医疗、教育等仍然是需要攻坚的难题。一谈民生,不可避免地就要说到经济问题。不搞好经济建设,拿不出钱,确实很难解决民生难题,但民生问题绝不只是钱的问题。  民政部社会福利...

    时间:03-17
  • 三十年前的月亮

      文:苏七七   出处:声色笔记 2004年4月  “……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

    时间:03-17
  • 日本学者笔下的秋瑾:曾与留日的鲁迅发生冲突

      国人对近代反清女豪秋瑾之名并不陌生,不过对于她那“秋风秋雨秋煞人”的英姿从何而来,又从何而落,却未必十分清楚。198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过杭州学者郑云山教授的《秋瑾》一书,堪称中国大陆学...

    时间:03-17
  • 日本人的小理想

      日本孩子在料理教室学做饭  研究日本文化的著作《菊与刀》指出:日本人最重视的是“各得其所,各安其分”,并借此得到尊严与安全感。  有人对这一理论进行了通俗的解释,就是农夫的儿子在认定自己今...

    时间:03-17
  • 任何时代都需幻想

      有些话题怎么也绕不开。比如,《哈利·波特》。  10月28日,《哈利·波特》系列结局篇《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中文版在全国同步发行,然而引起我们关注的,却不是它的销售成绩又是如何的惊...

    时间:03-17
  • 人为什么要不停行走

      爱默生说:旅行是傻瓜的天堂。看看国内“五一”和“十一”出游的盛况,真感慨爱默生的先见之明。如今,“今天你旅行了吗”俨然成为一句时髦话语。当一本赫然标着“旅行&rdqu...

    时间:03-17
  • 人生是一种态度

      文:余明阳   出处:文汇读书周报 2008年3月  潘肖珏教授在中国公关界中一直被称为“才女”,她思维缜密、口才出众、创意无限、亲和力强。2005年,她不幸患上了癌症,但患病后的她,依然自信、活...

    时间:03-17
  • 驱魔人最后的学徒

      约瑟夫·德拉尼:退休教师,目前和他的妻子,还有三个孩子,六个孙子生活在英国的兰开夏郡。《最后的学徒》一出版即被兰登书屋看中,于2004年7月首次发行,不到半年就销售了15万册。目前,英国已于2005年发...

    时间:03-17
  • 潘洪其:农民不能选崔永元当代表是制度的遗憾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就城乡差距过大等问题发表了大胆犀利的批评意见。有作者设想,崔永元如果投身某个以农民为主的选区,农民一定愿意选他担任人大代表,他就可以代表农民向所有加大城...

    时间:03-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