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日本人的小理想

2010-03-17 08:42:25

日本人的小理想  日本孩子在料理教室学做饭.jpg
日本孩子在料理教室学做饭

  研究日本文化的著作《菊与刀》指出:日本人最重视的是“各得其所,各安其分”,并借此得到尊严与安全感。

  有人对这一理论进行了通俗的解释,就是农夫的儿子在认定自己今生今世都会是农夫的情况下,按照社会给农夫的定义,过着快乐而有尊严的农夫生活。一旦他不满足于这种界定,妄想像企业家那样穿上名牌西装去五星级酒店社交,则会被耻笑,并将因此失去尊严。现实中的日本,虽然没有像这一解释那样,农夫的儿子并不是人人都只想当农民,也向往城市生活,也有很多农村人往城里跑,但是总体感觉大多数人都爱岗敬业、安分守己。

  日本人历来推崇的是“万世一系”,从来没有人对皇帝的宝座异想天开,就连四处征战的军阀也没有这种幻想。这种忠君和正统的思想体现在其他地方,就变成了对上司和兄长的崇拜和绝对服从。有人说,日本企业中也常常是以“位居第二”、“甘居中游”的思想为导向,这是一种“回避风险、以稳求实”文化模式的具体体现。日本人通常对外或相互间喜欢把自己的公司叫做“うち(UQI)”,这个字的发音让人联想到的是“家”、“内”、“中”等很多汉字。这足以说明日本人对公司、单位上司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笔者所在公寓物业请了一位五六十岁的老人做清洁楼道、养护花草的工作。我当过业主委员会的理事,知道他的每月报酬并不多。但每每从他身边走过,总会让人感觉他很愉快地、认真地在冲洗楼道或擦拭扶梯,总是笑容满面先跟我们过往行人打招呼。他的话语总让人能感觉到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快乐。

  在超市或商场,服务人员主动跟顾客打招呼时,都在不停地忙碌着,从没有让人察觉到他们是在等时间着急下班。一旦出现顾客排队等候,服务人员会非常着急,一边收款,一边不停地在道歉:“让你久等啦。”

  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这是到过日本的外国人对日本人的印象之一。笔者认为,这跟日本的教育不无关系。举个例子,笔者看过一位在中国上过两年学后转到日本小学读书的三年级女孩写过的一篇作文。她在作文中写道:日本同学的理想与国内同学的理想太不一样了。在关于理想的作文中,他们有的人写自己的理想是开花店,卖很多好看的花;有的是写想开蛋糕店,每天做很多好吃的蛋糕吃;还有的是想开个拉面店,每天做各种好吃的拉面给客人吃。她认为,总的来讲,跟国内同学相比,日本同学的理想都不够高。更有甚者,她的理想就是要当妈妈,多生几个孩子。但是日本的老师对每一个孩子的理想都寄予了肯定,并祝愿同学们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令这个中国女孩子感到吃惊。她说,在国内也写过这样的作文,但国内同学的理想大都是当科学家、军人、医生或老师等,如果有谁写自己的理想只是当个妈妈的话,会被同学笑话的呀。这个小故事折射出中日两国教育的不同之处。

  仔细想来,社会确实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作为社会的细胞,如果人人都去当科学家、医生、教授或军人,真难以想象社会将变成什么样子。

  在一种比较现实的职业理想观教育下,人们的择业观和敬业精神可能更理想一些,因为他明白自己适合干什么或者只能干什么。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几十年的发展建设,日本社会的各项规章制度已经制定得比较完善,因此就出现一种“景象”,即:首相差不多年年都换,但是整个社会秩序井然,普通老百姓总是在各干各活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仿佛首相更替之事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

  • 相关阅读
  • 沙元森:解决民生难题靠的不只是钱

      今年的两会继续热议民生,住房、医疗、教育等仍然是需要攻坚的难题。一谈民生,不可避免地就要说到经济问题。不搞好经济建设,拿不出钱,确实很难解决民生难题,但民生问题绝不只是钱的问题。  民政部社会福利...

    时间:03-17
  • 三十年前的月亮

      文:苏七七   出处:声色笔记 2004年4月  “……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

    时间:03-17
  • 日本学者笔下的秋瑾:曾与留日的鲁迅发生冲突

      国人对近代反清女豪秋瑾之名并不陌生,不过对于她那“秋风秋雨秋煞人”的英姿从何而来,又从何而落,却未必十分清楚。198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过杭州学者郑云山教授的《秋瑾》一书,堪称中国大陆学...

    时间:03-17
  • 任何时代都需幻想

      有些话题怎么也绕不开。比如,《哈利·波特》。  10月28日,《哈利·波特》系列结局篇《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中文版在全国同步发行,然而引起我们关注的,却不是它的销售成绩又是如何的惊...

    时间:03-17
  • 人为什么要不停行走

      爱默生说:旅行是傻瓜的天堂。看看国内“五一”和“十一”出游的盛况,真感慨爱默生的先见之明。如今,“今天你旅行了吗”俨然成为一句时髦话语。当一本赫然标着“旅行&rdqu...

    时间:03-17
  • 人生是一种态度

      文:余明阳   出处:文汇读书周报 2008年3月  潘肖珏教授在中国公关界中一直被称为“才女”,她思维缜密、口才出众、创意无限、亲和力强。2005年,她不幸患上了癌症,但患病后的她,依然自信、活...

    时间:03-17
  • 驱魔人最后的学徒

      约瑟夫·德拉尼:退休教师,目前和他的妻子,还有三个孩子,六个孙子生活在英国的兰开夏郡。《最后的学徒》一出版即被兰登书屋看中,于2004年7月首次发行,不到半年就销售了15万册。目前,英国已于2005年发...

    时间:03-17
  • 且看文学的孔子又如何

      "孔子"近来颇为流行。新上映的电影《孔子》中明星云集,将中华民族的圣人请入银屏,以充满大众文化气息的形式演绎一段中国人心中近乎神圣的故事;同名小说也已经出版,长达60万字、486页的大部头著作,无疑暗含了...

    时间:03-17
  • 潘洪其:农民不能选崔永元当代表是制度的遗憾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就城乡差距过大等问题发表了大胆犀利的批评意见。有作者设想,崔永元如果投身某个以农民为主的选区,农民一定愿意选他担任人大代表,他就可以代表农民向所有加大城...

    时间:03-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