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汤姆·麦奇勒的人生传奇

2010-06-04 09:53:18

来源:大众书评网

  好书总是让人难以释卷——在我的阅读视野中,汤姆·麦奇勒的个人回忆录《出版人》无疑就是一部让人难以释卷的好书。

  我衡量一部好书的标准,第一条就是内容好看。作为英国著名的出版家,汤姆·麦奇勒刚刚二十出头就已经成为英国出版界的“神童”,当上了乔纳森·凯普出版社的当家编辑。在汤姆·麦奇勒的职业生涯中,曾经与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大作家打过交道,他出版过加西亚·马尔克斯、多丽丝·莱辛、聂鲁达等十多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同时又是菲利普·罗斯、托马斯·品钦、约瑟夫·海勒等一大批英美当代重要作家的出版人。尤其让人由衷佩服的是,虽然这些作家今天已经名扬天下,但汤姆·麦奇勒当初与他们打交道时,他们中的许多还尚未成名,是汤姆·麦奇勒敏锐地看出他们潜在的实力,准确预测出他们未来的走势,并成功地把握住他们的成名作——有时甚至直接催生了这些成名作的问世。在汤姆·麦奇勒循循善诱的劝说下,约翰·列侬完成了谈流行音乐的畅销书《约翰·列侬自己的写作》,基特·威廉斯完成了“吸引全世界想象力”的图文书《假面舞会》,戴思蒙德·莫里斯完成了惊世骇俗的科普类著作《裸猿》。多丽丝·莱辛坦言:“我们都抵挡不住汤姆的请求。”杰弗里·阿彻尔在赠送给汤姆·麦奇勒的签名书上作了这样的题签:“我有多少成就你就有多少。”汤姆·麦奇勒本人则针对于“我的作家们”所已经获得的巨大荣誉如是说道:“我旗下的作家获此荣誉当然让我感到满足,但更令我高兴的是我在他们生命里扮演了重要角色。”

  出版成名作家的成名作品是每一位出版人都能够做到的,敢于出版尚不知名的小人物的作品,才足以显示出一位出版人独具的眼光和气魄。应该说汤姆·麦奇勒在那些著名作家的生命里所扮演的角色的确是非同寻常的,当然,也正因为他与那些作家们的关系非同寻常,他才能够真正了解他们每一个人的性格与爱好,而他的个人生活也同样变得丰富多彩、好戏连台起来。在汤姆·麦奇勒的回忆录中,写及了许许多多精彩有趣的作家轶事和文坛“八卦”,其中有些出自汤姆·麦奇勒的耳闻,但大多都是他的亲历。在汤姆·麦奇勒的笔下,既有鲜为人知的出版内幕,也不乏一个个文坛派对的热闹场面,在他披露的出版内幕中,我们读到了《第二十二条军规》、《百年孤独》等许多世界名著在英国的出版过程,可以说是汤姆·麦奇勒成就了它们在英国的辉煌,而它们则成就了汤姆·麦奇勒在英国出版界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那些热闹的文坛派对中,我们看到了许多耳熟能详的名字,那些举世闻名的文坛大佬们纷纷走下神坛、走出文学史,变成了一个个现实生活中性格鲜明的人物,生动形象地站立在我们面前。更让我们饶有兴味的是,汤姆·麦奇勒还是一位签名本的爱好者、一位狂热的“追星族”——他手上的签名本能够让全世界的书迷为之痴狂;而为了出版自己喜爱的明星的作品,他即便拿不上一分钱报酬,却依然感到满心欢喜、兴奋异常……。

  据汤姆·麦奇勒本人透露,他年轻时代最希望成就一番事业的,原本不是出版,而是电影。但世事就是这般难以逆料,当年轻的汤姆·麦奇勒风尘仆仆地赶去当时的电影圣地意大利时,他却并没有得到电影圈的认可。无奈之下,他只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与电影稍有关系的出版界,没想到歪打正着,无意间竟然成就了自己一生的名山事业。对于雄心勃勃的汤姆·麦奇勒来说,这样的结果或许总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作者:王淼)

  • 相关阅读
  • 中国式的爱情

      爱与美永恒存在,并不因为战乱与恶人的阻隔减少半分,也只有在不断追求爱与美的过程中,人的灵魂才能获得永生。  单从书名来看,《此情可待》明显是一部讲述古典爱情的传统小说。很难想见,对于新新人类来说,...

    时间:06-04
  • 创业之道,背水一战

      创业者是什么样的人?大前研一认为应该是“那些拥有自我价值观,自主自觉地向前看的人。”  无论每次买多少本书,付款前我其实已经把每一本都浏览过了。那为什么还要买它们呢?这就是阅读的乐趣和价...

    时间:06-04
  • “中国式清官”仇和

      在这社会,清官政治、强人政治从来是靠不住的,只有民主与法治才能保证长效、可持续发展。  近代以降,史官逐渐被记者所代替,很多新闻人主观上并无这样的自觉,客观上却以自己的笔记录了亲历亲闻的历史。记者...

    时间:06-04
  • 《今天》惦念昨天

      昨天不是因为它被承认而有意义,恰恰是因为它本身含藏丰厚而有意义。  1978年,《今天》杂志诞生。我不确知时隔三十年,我们是否清晰《今天》的意义。在当下缅怀抑或悼念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化氛围的情绪下,很有...

    时间:06-04
  • 理想主义的趋势

      世人谓我尖锐,许多人以为我的尖刀是戳向他人,戳向我的敌人,但其实,同时也戳向自己,我是我自己最大的敌人。  上了一学期日本文学,想想,必须给学生放一部片子:《华之乱》。片子很长,时间少,为了放它,...

    时间:06-04
  • 一部有关遮蔽的故事

      “三寸金莲”,一个听似无比美妙的词,然而封建时代的妇女却受尽其害,也因此,缠足成为了中国古代的一大陋习。  对于21世纪的年轻读者来说,“缠足”是一个久远而陌生的故事。对于历史学...

    时间:06-04
  • “失落童年”的产物

      在一个人的孩提时代,总有那么一个时刻:大门敞开了,前途随之踏进了门槛。  当《布赖顿棒糖》出版的时候,格雷厄姆·格林的好友、作家伊夫林·沃评这样论说,本书“所刻画的彻底堕落的年轻人...

    时间:06-04
  • 揭秘雷曼破产之因

      对于很多人来说,雷曼兄弟并不仅仅是一个工作的归属,他们分享雷曼的光荣,雷曼寄托了他们的梦想,在别了雷曼兄弟后,那些光荣和梦想又何去何从?  2008年的世界头等大事便是次贷危机引发的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

    时间:06-04
  • 小官阶,大制度

      一本给一般读者的关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官阶与政治制度演化的普及性读本。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阎步克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和政治文化史,尤其是对中国古代官阶制度的研究,可...

    时间:06-04
  • 将军性格与战争的关系

      违背战争的规律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缺失战争需要的性格是军队的缺陷,我们决不希望当战争打响之时,当将士血洒疆场,才去做早就应该做好的工作。  美国人斯坦利·赫什森所著的《一个军人的一生·...

    时间:06-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