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小说中的一种写作,眼下似乎已经形成了可以名之为“涮火锅式”的套路:一点儿神话和历史,一点儿哲学和推理,一点儿神秘和惊悚,这些是火锅的主要原料。一个精心设置的充满离奇变数的故事,结局来个爆冷门,这些是火锅的汤底。而作者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守着火锅文火慢炖。我说的这一种,包括《百年诅咒》(那多着/接力出版社2008年6月)。
应当说,《百年诅咒》在选择火锅的原料和底料上颇下了些工夫。小说经由上海明星演员费克群的猝死,引出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隐藏在其作品中的神秘诅咒,再引出费克群的侄子费城以及心理学系女研究生韩裳对这个诅咒的艰难破解。在这个过程中,那多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达利的超现实主义名画、茨威格之死、塔罗牌占卜术、神秘主义学说、犹太人的悲惨命运、亚历山大围攻泰尔城、传说中的梅丹佐形象特征、影星阮玲玉等诸多元素,串连在一个复杂的连环谋杀案中,对之来了个天马行空式的想象、虚构和推理。小说的结局出人意料:当“百年诅咒”之谜终于被解开,认定是无稽之谈时,费城却成了这个诅咒的最新死难者。
作者试图通过这部小说努力揭示世界的“神秘性”,破解“神秘主义”。只是,最终小说不仅未能有所揭示,反而被“神秘主义”套牢。也就是说,它的原旨是破除“神秘主义”,末了却肯定了“神秘性”,仿佛陷入了一个怪圈。至于这个怪圈的形成,其众多的组成“节点”看起来也有刻意为之的成分。比如费城之死,并不是自然而亡,而是作者为了需要把他故意“写”死了;比如韩裳受到梦的暗示,从摩西会堂圣柜下边的地砖里取出犹太裔外曾祖父生前留下的宝藏这一连串情节,是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生搬硬套;再比如从周仲玉扯到阮玲玉,也十分牵强。好的推理小说,应当如行云流水,云聚雨下,水到渠成。
我不否认,《百年诅咒》的推理有其精彩之处,例如对发生在费克群、冯宇、夏绮文三者之间的连环谋杀案的侦破推理,读来就令人拍案,但除此之外的大多数推理算不上天衣无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