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笔下的校园青春

2010-06-04 10:00:11

来源:大众书评网

  在去冬签定再版合同几个月后,新版的《北大日记》终于在北大110周年校庆前夕出版了。至此,我主编的“北大情爱三部曲”(《北大情事》、《北大情书》、《北大情诗》)及《北大文章》、《北大日记》五本书就都再版过一回了。这五本书关注的核心都是“青春”二字,颇适合青年人尤其是学生阅读。

  爱情天生就与青春血脉相连,专注于此的“情爱三部曲”自然属于有关青春的叙述;“北大日记”则更不须解释,全系北大青年学子在燕园求学期间的自述与青春自白。

  惟有收入蔡元培、陈独秀等北大先贤文字的“北大文章”似与“青春”相去较远——但这些文章富有思想的光芒、生命的血性与青春的激情,细品起来,满满一本“北大文章”也都直指青春,何尝不是“青春北大”的一种彰显与焕发?

  《北大日记》全书所收均系1990年至2008年间就读于北大的学生日记作品,其间的青春光彩与动人旋律更是集中和突出。虽然这些日记作品通常都由我第一个读到,虽然书出版后我没有再通读过,但我心里依然清晰地回放着所有作者的成长历程与美好青春。日记这种文字确有其神奇之处——这样体裁的书写是自然和随心的、真率且放松,虽然有时欢快奔放,有时流畅铺展,有时朦胧隐约,有时是婉转深沉,但大多数时候却是简洁和直接的。这些日记具有声音、色彩和图像一般的奇妙表现力,从而使我这个首席读者在这么久之后也忘不了初读时的那种会心之叹与欢喜欣悦。

  新版的20万字的《北大日记》虽然容量有限,但却装载了北大校园里每个人、每一天、每个角落和每一个经典场景。新生入学时的自豪与生涩,赢得成绩与荣誉时的开心与骄傲,毕业前夕的伤感和对北大的依恋,军训时的汗水与坚强、乐观与幽默,北大山鹰社远征雪山时的豪迈、无畏与团结协作,操办学生社团活动时的忙碌、自信与快乐,学生会干部组织和操办大型活动的过程、体验与感悟,暑假在IT公司里打工时的新鲜、投入与收获……通读下来,不论是年轻时代的美好展望,还是未名湖畔的浪漫主义,燕园深处的动人旋律,抑或是北大男生女生的成长自述与青春独白,都颇有让人感慨良多、心潮起伏乃至由衷神往、不忍释卷之处,又仿佛读完这本书之后你也就念完了大学,也就结束了校园里的青春之旅,乃至已经拿到北大的毕业证书即将离开诗化的燕园了。

  所有这一切,都出自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或80年代这两批青年人的笔下,用他们心灵的彩笔描绘出的成长历程和青春风景。应该说,这样的历程与风景是真实的、深切的,也是美丽的,值得所有曾经或未曾在北大校园里停留过的年轻人为之向往、关注与怀念。虽然有一句老生常谈曰:“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校园永远是这个校园,但进出这个校园的年轻人却是几年一换,校园里的一切固然美好,却也和生活本身一样从来都在不断变动之中,但我还是要在这里说,这样的青春的图景其实也是不断重复和相当类似的,因为所有的校园和青春再美丽、再精彩,说到底也不过如此而已,无非是未名湖畔的这类风景更具代表性。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读一读《北大日记》,就体验了同时代的校园生活、乐趣风光。

  坦率地说,我并没有想到会做成这样,因为一开始我是想如同展现20世纪北大一百年以来的爱情图景的《北大情事》那样,以日记的形式展现北大建校一百年来历代北大人的校园青春。但组稿过程中却遇到了困难,“情事”这种东西,像蔡元培、陈独秀等北大先贤的有关“事迹”固然可以邀请今人根据各种资料临时撰写,但若他们并没有写日记的习惯,或者写了也没有保留下来,总不能为他们杜撰。一番查找和搜索下来,我便知道收集老日记的困难了,不光1949年之前的日记不好找,甚至包括从1949年到1990年之间,北大人所写的日记也不是那么好搜索。于是我知难而退,终于决计就搜集从1990年至今期间的北大学生日记,首版和新版都是如此。没想到这反倒使这本书显出最大程度的青春勃发。

  • 相关阅读
  • 中国式的爱情

      爱与美永恒存在,并不因为战乱与恶人的阻隔减少半分,也只有在不断追求爱与美的过程中,人的灵魂才能获得永生。  单从书名来看,《此情可待》明显是一部讲述古典爱情的传统小说。很难想见,对于新新人类来说,...

    时间:06-04
  • 创业之道,背水一战

      创业者是什么样的人?大前研一认为应该是“那些拥有自我价值观,自主自觉地向前看的人。”  无论每次买多少本书,付款前我其实已经把每一本都浏览过了。那为什么还要买它们呢?这就是阅读的乐趣和价...

    时间:06-04
  • “中国式清官”仇和

      在这社会,清官政治、强人政治从来是靠不住的,只有民主与法治才能保证长效、可持续发展。  近代以降,史官逐渐被记者所代替,很多新闻人主观上并无这样的自觉,客观上却以自己的笔记录了亲历亲闻的历史。记者...

    时间:06-04
  • 《今天》惦念昨天

      昨天不是因为它被承认而有意义,恰恰是因为它本身含藏丰厚而有意义。  1978年,《今天》杂志诞生。我不确知时隔三十年,我们是否清晰《今天》的意义。在当下缅怀抑或悼念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化氛围的情绪下,很有...

    时间:06-04
  • 理想主义的趋势

      世人谓我尖锐,许多人以为我的尖刀是戳向他人,戳向我的敌人,但其实,同时也戳向自己,我是我自己最大的敌人。  上了一学期日本文学,想想,必须给学生放一部片子:《华之乱》。片子很长,时间少,为了放它,...

    时间:06-04
  • 一部有关遮蔽的故事

      “三寸金莲”,一个听似无比美妙的词,然而封建时代的妇女却受尽其害,也因此,缠足成为了中国古代的一大陋习。  对于21世纪的年轻读者来说,“缠足”是一个久远而陌生的故事。对于历史学...

    时间:06-04
  • “失落童年”的产物

      在一个人的孩提时代,总有那么一个时刻:大门敞开了,前途随之踏进了门槛。  当《布赖顿棒糖》出版的时候,格雷厄姆·格林的好友、作家伊夫林·沃评这样论说,本书“所刻画的彻底堕落的年轻人...

    时间:06-04
  • 揭秘雷曼破产之因

      对于很多人来说,雷曼兄弟并不仅仅是一个工作的归属,他们分享雷曼的光荣,雷曼寄托了他们的梦想,在别了雷曼兄弟后,那些光荣和梦想又何去何从?  2008年的世界头等大事便是次贷危机引发的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

    时间:06-04
  • 小官阶,大制度

      一本给一般读者的关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官阶与政治制度演化的普及性读本。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阎步克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和政治文化史,尤其是对中国古代官阶制度的研究,可...

    时间:06-04
  • 将军性格与战争的关系

      违背战争的规律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缺失战争需要的性格是军队的缺陷,我们决不希望当战争打响之时,当将士血洒疆场,才去做早就应该做好的工作。  美国人斯坦利·赫什森所著的《一个军人的一生·...

    时间:06-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