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这本书之前,先要弄懂一个问题:什么是文化?传统的文化定义是个固定价值,指那些能带来欢愉、幸福和永恒感的东西。随之,又有一个问题,什么是当代文化?
当代文化是对传统概念的二律背反。在我们这个观念满天飞的时代,文化越来越多地指的是它的“能指空间”。而文化研究仿佛是生活这条大河之上的一朵浪花,身不由己,是对河流成分的一种指手画脚。当下的文化研究更多地涉及经验主义的范畴。以中国的文化现状为例,“山寨话剧”到底有文化还是没文化?也许三五年后,当“山寨”的妙处被慢热的学者们所接纳时,它完全有可能被描绘成一种美学探索的样式呢。
当然,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里折射出当代文化的一个“秘诀”:文化掌握在阐释者手里。
毫不夸张地说,文化研究在当下的学院学术中就像一个暴风眼,它裹挟众多学科,跨越众多领域,产生巨大的学术生发力量,给诸多干旱的学科领域带来丰沛的降水。但另一方面,文化研究虽然享此盛名,虽然关于文化研究的各种著述和译介已经非常丰富,我们却很难说清楚它具体是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开启我们的文化研究之旅。在此背景下,约翰·哈特利(John Hartley)教授的《文化研究简史》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清晰有效的帮助。
作为英国文化研究界的大腕,哈特利教授是一个十分称职的导游。在《文化研究简史》中,他对于形形色色的通俗文化现象进行了深刻的“经验研究”和“理论剖析”,范围之广阔,体验之丰富,分析之深刻,皆非一般学者所能及。文学、艺术、广播、电视、电影、音乐、舞蹈、时装、报纸、杂志、广告、旅游、酒店、驾驶、互联网甚至“网络购物”、“外出就餐”,尽入彀中。一切皆文化,关键看你能不能说得出来其中的“道道儿”。
可以说,如果你是一个有悟性的读者,读完这本书,祝贺你,你已经掌握文化的发言权了。(作者:晓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