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聂鲁达千次生死不离的那个地方

2010-06-04 11:02:30

来源:大众书评网

  聂鲁达说:“如果我能生一千次,我也愿意生在这里;如果我要死一千次,我也愿意死在这里。”

  这就是家园。而家园要沉淀为文化、沉淀为历史、沉淀为情感,需要千百年时光的打磨。一个叫威坪的江南名镇,就是在时光的历练中,在时间的冲击下,成长为涅槃的家园。

  从208年到2008年,作为淳安建县立郡肇始地的威坪,走过了1800周年的漫漫长路。新安江,淳安,威坪,镜头从远而近,最终推进到千岛湖的水底下。在1959年这个历史节点上,新安江水电站建成蓄水,千年古镇威坪和周边乡村被清澈而温柔的湖水所沦湮,静悄悄中,诸多祠堂牌坊、名胜古迹都永沉湖底,古威坪从此消失。

  但情感的家园是无法消失的。一位叫徐树林的威坪人,以30万字的巨大篇幅,著述了这本《威坪》,以古镇、乡土、文脉、宗族、民风五个篇章,全景式抒写了威坪古镇的前世今生,成为一本翔实的地域历史文化之书。这是一个古镇的诗史和史诗——从家园之梦来说,这是诗;从古镇之志来看,这是史。浙江大学终身教授陈桥驿先生,以历史地理的深厚学养,作了长序;著名报人和书法家邵华泽先生,以稳拙漂亮的隶书之体,题写书名。

  《威坪》,一个藏在千岛湖底的地域文化的千年之梦。陈桥驿先生在序言中说到,由于研究的实体已并不存在,要把一个已经在水库兴建中消失的古城古镇,作出生动翔实的历史复原,并发掘威坪地区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生动地描述淳西人文风情,这无疑是“一项杰出的区域研究成果”,为淳安地方增加了“一宗具有存史价值的文化财富”。

  水下的威坪是历史,水上的威坪是现实。威坪百姓当年告别祖祖辈辈居住的家园,义无反顾地背井离乡。“谁能不顾自己的家园,抛开记忆中的童年?”为了新安江水电站建设,30万移民舍小家为大家为国家。书中写到威坪镇这样一幅对联:

  威武威严威勇威仪威坪新镇履山为坪地;

  淳良淳真淳厚淳朴淳安移民随处可安身。

  联句将威坪、淳安镶嵌其中,写出了“人之淳”。巧的是,在我的大学同班同学中,就有一位新安江移民的后代,恰是一个“淳”字最能概括我这位同学的品格。

  带不走的是家园;带在心里一直跟着走的,亦是家园。爱家园,是爱人类的基点;爱家园的草木,爱家园的历史,爱家园的文化,爱家园的人文,人生意蕴因此而丰富饱满。年近古稀的徐树林先生,孜孜矻矻,以整整一辈子写了这部《威坪》,为家园立传,有感情有激情,真的很不容易,实在让人感佩。他说,“威坪人写威坪,这是一种神圣的历史使命;威坪人研究威坪地域文化,更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凭着威坪人的硬劲、倔劲、韧劲,从小到大,从大到老,才写出来的”。如今,旅游意义的潜水看威坪倒不见得那么靠谱,而徐树林才是真正的威坪历史地理人文文化的“潜水者”。

  相思威坪,刻骨铭心,唏嘘声中,成就《威坪》。徐树林先生不是学院里的专家,而是一个很用心用力的家园人文文化的挖掘者。他不仅有很深的功力,而且有很好的文笔,看看这些散文味很浓的标题——古镇千千结、乡土脉脉情、文脉悠悠远、宗族绵绵长、民风习习淳,就能知其风格;全书将研究性写作与随笔化写作结合起来,加上图文并茂、装帧优雅大方,读来并不枯燥,而在共鸣处,则甘之若饴。

  “千岛湖,一湖的梦。历史的梦,文化的梦。”如今梦圆,圆成《威坪》;家园变为故园,已非遗憾。从作者身上和《威坪》书中,我们清晰地看到:民众是文化保存的力量,更是文化创造的力量。

  • 相关阅读
  • 中国式的爱情

      爱与美永恒存在,并不因为战乱与恶人的阻隔减少半分,也只有在不断追求爱与美的过程中,人的灵魂才能获得永生。  单从书名来看,《此情可待》明显是一部讲述古典爱情的传统小说。很难想见,对于新新人类来说,...

    时间:06-04
  • 创业之道,背水一战

      创业者是什么样的人?大前研一认为应该是“那些拥有自我价值观,自主自觉地向前看的人。”  无论每次买多少本书,付款前我其实已经把每一本都浏览过了。那为什么还要买它们呢?这就是阅读的乐趣和价...

    时间:06-04
  • “中国式清官”仇和

      在这社会,清官政治、强人政治从来是靠不住的,只有民主与法治才能保证长效、可持续发展。  近代以降,史官逐渐被记者所代替,很多新闻人主观上并无这样的自觉,客观上却以自己的笔记录了亲历亲闻的历史。记者...

    时间:06-04
  • 《今天》惦念昨天

      昨天不是因为它被承认而有意义,恰恰是因为它本身含藏丰厚而有意义。  1978年,《今天》杂志诞生。我不确知时隔三十年,我们是否清晰《今天》的意义。在当下缅怀抑或悼念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化氛围的情绪下,很有...

    时间:06-04
  • 理想主义的趋势

      世人谓我尖锐,许多人以为我的尖刀是戳向他人,戳向我的敌人,但其实,同时也戳向自己,我是我自己最大的敌人。  上了一学期日本文学,想想,必须给学生放一部片子:《华之乱》。片子很长,时间少,为了放它,...

    时间:06-04
  • 一部有关遮蔽的故事

      “三寸金莲”,一个听似无比美妙的词,然而封建时代的妇女却受尽其害,也因此,缠足成为了中国古代的一大陋习。  对于21世纪的年轻读者来说,“缠足”是一个久远而陌生的故事。对于历史学...

    时间:06-04
  • “失落童年”的产物

      在一个人的孩提时代,总有那么一个时刻:大门敞开了,前途随之踏进了门槛。  当《布赖顿棒糖》出版的时候,格雷厄姆·格林的好友、作家伊夫林·沃评这样论说,本书“所刻画的彻底堕落的年轻人...

    时间:06-04
  • 揭秘雷曼破产之因

      对于很多人来说,雷曼兄弟并不仅仅是一个工作的归属,他们分享雷曼的光荣,雷曼寄托了他们的梦想,在别了雷曼兄弟后,那些光荣和梦想又何去何从?  2008年的世界头等大事便是次贷危机引发的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

    时间:06-04
  • 小官阶,大制度

      一本给一般读者的关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官阶与政治制度演化的普及性读本。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阎步克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和政治文化史,尤其是对中国古代官阶制度的研究,可...

    时间:06-04
  • 将军性格与战争的关系

      违背战争的规律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缺失战争需要的性格是军队的缺陷,我们决不希望当战争打响之时,当将士血洒疆场,才去做早就应该做好的工作。  美国人斯坦利·赫什森所著的《一个军人的一生·...

    时间:06-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