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一个女子的忏悔录

2010-06-04 11:06:48

来源:大众书评网

  很多年之后,当我们老去了,我们该如何看待自己的往昔?我不知道,在你一个人的时候,也是否曾经这样静静地想过。

  比如青春,比如爱情。

  阿娜伊丝·宁是个女子,而且是个颇为出名的女子。这位女作家在晚年,据说是六十三岁的时候,反省自己早年的岁月,写下了一部名为《亨利和琼》的小说。如今经过重庆出版社的再版,取了名字叫做《情迷六月花》。这个书名源于香港的同名电影,然而更改了名字,这部小说给人的感觉就改变了味道。

  作家阿娜伊丝是个音乐家的女儿,天生丽质。1931年,正处于花样年华的宁在巴黎遇到了著名作家亨利·米勒。后者,是小说《北回归线》的作者。第一次见面,亨利和宁就发生了郁达夫定义的那种一见钟情的故事。之后,宁发觉自己同时也爱上了亨利的妻子、美貌如花的琼。而与此同时,阿娜伊丝·宁还深爱着自己的丈夫雨果。

  两女一男——亨利·米勒、阿娜伊丝·宁和亨利的妻子琼——三个现代文学史上重量级人物身上发生的真人真事,足够震撼猎奇者的内心。

  三人故事的结束,是因为琼的归来。尽管宁能够接受与别人一起分享一个男子的情感(当然,她自己的爱情同时也被几个男人同时分享),但是当有朝一日宁得知“昨天夜里琼回来了”,她的内心仍然掀起了一阵疯狂的海啸。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做到无视正常伦理的存在。无论你如何前卫、如何脱俗,无论你是同性恋者还是异性恋抑或双性恋,无论你多么喜欢让自己与众不同,在内心深处,总有一种力量在左右我们的行动,那就是,道德感和警醒心。

  阿娜伊丝爱着亨利,同时也迷恋着琼。这种看起来惊世骇俗的爱情,却有着自身的合理性。当一个成年的女子(当时阿娜伊丝已经28岁)有朝一日发现自己渴望更为有力的臂膀,她可能因此而红杏出墙;当一个成年的女子在某个早晨发现自己更倾向于喜欢同性的大大咧咧和无所顾忌,或者是喜欢对方那天使般的面孔和魔鬼的身材,则可能出现因为极度欣赏而出现的爱怜。在看似荒诞的背后,事情的本身其实还有某些不能被满足的复杂需求……

  这部《情迷六月花》,最后据说被捧为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嬉皮士运动的启蒙作品。阿娜伊丝·宁自身,也因此成为女性情色文学的代言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阿娜伊丝去世以后,美国《新闻周刊》发表文字称:“宁是现代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每个时代,都会出现一批叛逆者。无论你是否认可,叛逆者们往往同时也是这个时代的佼佼者。无论智商还是感知能力,叛逆者们一般都占有某种先机。但是,同样是叛逆者,最后的结局却大为不同。有人因此堕落,走上不归之路;还有的,最后成为某一方面强势的代言人。

  这样说着,并没有非要认可谁和抨击谁的意思。只要不对别人构成伤害,内心的风暴毕竟也仅仅是情感的波动,大家都有选择适合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就这一点而言,谈不上什么高下之分。

  但是,《情迷六月花》(我宁愿称之为《亨利和琼》)在很多人眼里,却是被看做忏悔录的。至于作者自己,则将其看作是一个女孩成长为女人的艰难历史。而这,可能会让那些喜欢沉溺于情色文字的人士感到遗憾。——无论怎么讲,当一个六十三岁的老妇人回忆起自己早年的生活,她的历史的厚重感,恐怕确实要高于文字里欲望的渲泄的。也正是这个原因,当时的文坛将其称之为“本世纪最有价值的忏悔录。”

  沉沦与迷惘,历来是事关青春的两大话题。这类命题,因为人生的多种多样,很难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所以,沉沦与迷惘也是文学和艺术喋喋不休的领域之一。

  • 相关阅读
  • 中国式的爱情

      爱与美永恒存在,并不因为战乱与恶人的阻隔减少半分,也只有在不断追求爱与美的过程中,人的灵魂才能获得永生。  单从书名来看,《此情可待》明显是一部讲述古典爱情的传统小说。很难想见,对于新新人类来说,...

    时间:06-04
  • 创业之道,背水一战

      创业者是什么样的人?大前研一认为应该是“那些拥有自我价值观,自主自觉地向前看的人。”  无论每次买多少本书,付款前我其实已经把每一本都浏览过了。那为什么还要买它们呢?这就是阅读的乐趣和价...

    时间:06-04
  • “中国式清官”仇和

      在这社会,清官政治、强人政治从来是靠不住的,只有民主与法治才能保证长效、可持续发展。  近代以降,史官逐渐被记者所代替,很多新闻人主观上并无这样的自觉,客观上却以自己的笔记录了亲历亲闻的历史。记者...

    时间:06-04
  • 《今天》惦念昨天

      昨天不是因为它被承认而有意义,恰恰是因为它本身含藏丰厚而有意义。  1978年,《今天》杂志诞生。我不确知时隔三十年,我们是否清晰《今天》的意义。在当下缅怀抑或悼念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化氛围的情绪下,很有...

    时间:06-04
  • 理想主义的趋势

      世人谓我尖锐,许多人以为我的尖刀是戳向他人,戳向我的敌人,但其实,同时也戳向自己,我是我自己最大的敌人。  上了一学期日本文学,想想,必须给学生放一部片子:《华之乱》。片子很长,时间少,为了放它,...

    时间:06-04
  • 一部有关遮蔽的故事

      “三寸金莲”,一个听似无比美妙的词,然而封建时代的妇女却受尽其害,也因此,缠足成为了中国古代的一大陋习。  对于21世纪的年轻读者来说,“缠足”是一个久远而陌生的故事。对于历史学...

    时间:06-04
  • “失落童年”的产物

      在一个人的孩提时代,总有那么一个时刻:大门敞开了,前途随之踏进了门槛。  当《布赖顿棒糖》出版的时候,格雷厄姆·格林的好友、作家伊夫林·沃评这样论说,本书“所刻画的彻底堕落的年轻人...

    时间:06-04
  • 揭秘雷曼破产之因

      对于很多人来说,雷曼兄弟并不仅仅是一个工作的归属,他们分享雷曼的光荣,雷曼寄托了他们的梦想,在别了雷曼兄弟后,那些光荣和梦想又何去何从?  2008年的世界头等大事便是次贷危机引发的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

    时间:06-04
  • 小官阶,大制度

      一本给一般读者的关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官阶与政治制度演化的普及性读本。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阎步克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和政治文化史,尤其是对中国古代官阶制度的研究,可...

    时间:06-04
  • 将军性格与战争的关系

      违背战争的规律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缺失战争需要的性格是军队的缺陷,我们决不希望当战争打响之时,当将士血洒疆场,才去做早就应该做好的工作。  美国人斯坦利·赫什森所著的《一个军人的一生·...

    时间:06-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