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民代表在履行自己神圣职能的过程中显露出传奇的色彩、并受人尊重时,我们每一个人所能做的事情,大概不是捧著书发呆或激奋,而是有所警醒、有所沉思……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正逢“两会”召开。除了认真学习研读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屋建瓴的报告外,老百姓还时时被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敢于、精于“说真话”感动。从逻辑上说,“说真话”是一件好事,它起码彰显著我们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的独立思考和民声代言意识。2008年3月,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适时地推出了“中国第一卧底记者”石野的新书《我为人民说真话》,这就为我们从个体上进一步了解人大代表提供了一个范本。
一本《我为人民说真话》(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把我提前带进了和煦的春天。在这部长达30万字的传记里,“中国第一卧底记者”石野以其平民视角,把一个古道热肠、仗义执言的基层人大代表王维忠写得让我全身暖烘烘的。
可以说,《我为人民说真话》是同类题材的一个传奇,甚至比石野多次“卧底”采访的历险更为传奇。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著名医学教授王维忠的身上,集结了石野对人大代表的“理想认知”。其实,王维忠的“传奇”不是表现在表面上,而是体现在他作为人大代表为民办实事、“说真话”的点点滴滴:他为“中国首宗新闻记者自诉案”四处奔走,支持记者的正义之旅;依法监督法院的枉法裁判;深切关注北戴河女护士长因维权而状告任职医院案,终令那狂妄多年的女院长落马;他情系百姓,面对百姓的冤屈总是义无反顾;他关注弱势群体,总为弱者执言仗义,面对某些司法人员的腐败,他总是义愤填膺拍案而起……这些传奇经历,既是王维忠的精彩人生,也是石野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在“正义中寻找传奇”。
沿着前面的“传奇”,王维忠这位深受百姓爱戴的人大代表还提交了“建议修改《义务教育法》”、“关于制定《公务员法》”、《农民权益保护法》、《反家庭暴力法》、《国家粮食安全保护法》及关于修改《医疗广告法》等议案,在近十年的代表履职生涯中,是公认的“高产”人大代表。他在生前共提交代表建议和意见115件,代表议案91件,因此而被多家中央媒体称之为“议案大王”
将王维忠置于复杂多变的官场现实下,置于种种矛盾纠葛中,甚至置于强权下,却能让他从容发力,而且不露任何破绽,这一方面归功于作者丰厚的生活积累,和对社会细致入微的洞察;另一方面,作者牢牢抓住了“说真话”这个本,抓住了民生这个源。这才让王维忠的发力既不突兀,又不虚假;既合乎于传记逻辑,又合乎于生活逻辑。当然,作者并不是以“流水账”的方式对王维忠进行叙述和描写,而是以人带事、以事表人的写法,像柔和的海风一般,对一个真正的人民代表的精神、感情、职能行为和“见宿疾必除之而后快”的耿直性格衬托得像是一幅薄纱背后的画,并用一根富有使命感的主脉贯穿首尾。这一切属于王维忠,又决然可以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
令人惋惜的是,这位敢为老百姓“说真话”的好代表,却因为劳累过度,不幸因癌症而于2006年12月9日逝世,终年才68岁。真给人有一种“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感受。
当一个人民代表在履行自己神圣职能的过程中显露出传奇的色彩、并受人尊重时,我们每一个人所能做的事情,大概不是捧著书发呆或激奋,而是有所警醒、有所沉思:不管你是否是人大代表,我们彼此让每一双眼睛都共同监管着这个社会,一个社会的文明、和谐才可以从中生出成长的根基。只是这样的理想状态尚未完全到来,失忆的状态在互相攀缘扩张,教育持续失落,科学变得可疑,政府效能积重难返……这一切弊端对我们都不陌生,只是我们早已习以为常,或是无力改正。在此意义上,《我为人民说真话》就彰显了一份公民的责任,希望在隐约闪动,吸引着乐观而勇敢的人民不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