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给人带来的习惯和规律就像是一块遮蔽存在的大幕布,只要这块幕布位置牢靠而且不被戳破,人们就不会考虑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因为它的意义似乎已经充分体现在日常规律的胜利中了。但是,一旦社会结构破裂了,幕布就会被掀开,人就会突然发现自己被抛在一度接受的那套准则之外,而看到赤裸裸的自己。
在《13号橱柜》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着两行小字:一行是“城市异兆族档案”,另一行是“韩国第十二届‘文学村’小说夺冠作品”。随手翻阅,充斥满眼的都是“长眠者”、“记忆镶嵌者”、“分身幽灵”等字眼。直觉告诉我,这是一本男人觉得很难读下去,女人却觉得伤心不已的小说。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在无聊的研究所混吃等死的年轻男人,无意中发现一个橱柜,里面装满了城市“异兆者”的档案,或者也可以说是病例。这些“异兆者”的资料让阅读者非常反感、恶心,但始终欲罢不能。最终,年轻人成为这个橱柜的管理者,生活在城市各个角落里的千奇百怪的“异兆者”纷纷来到他的面前:手指上长出一棵银杏树的大叔、不断整理脑中记忆而只剩下所有美好回忆的记忆镶嵌者、为了接近自己深爱的女人而努力变身为猫的壮汉、认为自己是外星人从而不断向“故乡行星”发射信号的无线通信爱好者……
这些小故事看似光怪陆离,其实却影射了现实社会中都市人的生存状态。作者运用象征、隐喻等表现手法,让读者在初读之下有一种荒诞不经、难以理喻的感觉,但是仔细体会之下挖掘到的真实反而更让人触目惊心、难以忘怀。
银杏树大叔,为了让手指上的银杏树活下去,告别家人,走进深山。因为银杏树必须从他的身体中汲取养分,而在他几十年的人生中,还从来没有被别人这样依赖和需要过,因此,可能会要他命的银杏树反而带给了他幸福的感觉。
女钢琴家Y,为了修正并消除曾经不快乐的记忆,不幸消除了所有与钢琴有关的记忆,结果从此不会弹钢琴。她为了消除痛苦而消除记忆,却又因为消失的记忆而痛苦,那么如果她能找回消失的记忆,她是否能够直面曾经令她受伤的真相呢?还是她宁愿再次失去记忆?
牙签厂的老板,为了制造牙签被机器切掉三根手指,他给自己安了三根木头手指,没想到木头手指最后长进他的肉体里,而他本人也越来越像一根牙签了。“到22世纪,要么所有的物品都会长得像人类,要么人类长得像各种各样的物品,两者必居其一。”
可以看出,作者其实是在跟读者探讨现今的人类怎样才能回到生命本质的课题。这是一个很深刻的话题,许多文学家、哲学家、科学家都以自己的方式研究过。在飞速发展、分工日益细化、科技越来越发达、一切都讲究规则和统一化标准的高度工业化时代,身为人类的我们却离“人”、离生命的本来状态越来越远。人被物化、被异化的抗议由来已久,但事实上,这种深刻的认识和反省只存在于少数精英的思想中,平凡如我们仍然把人生变成有规律的重复,上班、下班,挣钱、花钱,买房、买车……退休,死掉!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早已反过来被规律所支配。而所谓有效率的人生,其实就是每天都过一样的日子,直到临死前才发现这一生根本没有几个值得回忆的日子。由于过于自觉地遵守所谓秩序,我们根本无法接受大学毕业却在街上卖菜、博士毕业回乡下种地这样的事情,一旦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还非要一厢情愿地贯之以“脚踏实地创业,另辟蹊径创出辉煌”的名号才觉得安心。如果有孩子从海外名牌大学回来却只待在家里打游戏而不工作,家长一定会被这逆子气爆。如果有人告诉家长,“不让他打游戏的话,说不定他会自杀的”,家长一定觉得这个人脑子有病,因为我们已经在必然秩序中生活了太多年,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