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巴拉德的争议

2010-06-04 11:27:01

来源:大众书评网

  这是我看过的最让人恶心的作品,当然巴拉德的文字出色,这不可否认,但我绝不会推荐这么一本书。——《泰晤士报》

  詹姆斯·格雷厄姆·巴拉德(J.G.Ballard),英国小说家,4月19日在英国家中去世,终年78岁。巴拉德最为知名的作品应该是写于1984年的小说《太阳帝国》,于1987年被斯皮尔伯格拍成同名电影。书中所讲的是一个成长于“二战”期间上海的英国男孩的故事,这也很接近巴拉德的经历。“1930年11月15日,我出生于上海综合医院。多年后,母亲常对我说,由于她身材苗条,而我的头太大,以致在分娩时受挤压变形。”

  巴拉德的晚年自传《生活的奇迹》(MiraclesofLife:ShanghaitoShepperton)的开头这样说。他回忆自己在新华路31号的洋房中的生活,听见“收音机里播放着蒋介石的抗战讲话,内容却不时被日本啤酒的广告打断”。珍珠港事件后,美日正式宣战。巴拉德全家在1942年被羁押在龙华集中营。与《太阳帝国》里的描写不同,现实中他并没有像吉姆那样被迫与父母分开。他写道:“被关押的最大一个好处就是你有更多的时间与父母相处。在我的生命中,我第一次与父母在一间屋子里同吃同睡。”

  十几岁时,巴拉德回到英国,曾经在剑桥学习医学专业,但并未取得学位。1950年代初期巴拉德到驻加拿大的英国皇家空军服役,同时开始创作小说。巴拉德被认为是一位反乌托邦小说家,他的作品里常常触及现代科技的发展对社会造成的影响的话题,因此他也常常被归入“科幻小说家”的名单中。

  1956年,巴拉德的两个短篇《关口》和《普瑞玛·贝拉唐纳》分别发表在《新世界》和《科学幻想》杂志上。《时间的声音》被认为是巴拉德早期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他的早期作品基本上还保有传统科幻小说的特点,但他深受超现实主义绘画和早期流行艺术的影响,兴趣很快转移,他避开了诸如时空旅行这样的传统科幻题材,代之以对未来的颓废和灾难的描写。1962年的《沉没的世界》描写了陷于水中的伦敦,充满隐喻,也使得一些科幻小说的读者离他而去,人们把他当成了一个悲观厌世主义者。随后两部作品《燃烧的世界》和《结晶的世界》更加走向极端。

  巴拉德在美国诺顿(Norton)出版社的编辑罗伯特·韦尔(RobertWeil)说,巴拉德的风格或许会让人把他的作品视作科幻小说,不过这和把奥威尔的《1984》或是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称作科幻小说是一回事。

  从文学角度来讲,《太阳帝国》也许并不能称作是巴拉德的代表作,虽然由于电影的关系让这部作品得到了比他其他作品更多的认知。《太阳帝国》既来自他的童年记忆,也从他自己的超现实想象中汲取了营养。小说中充满了各种意象:空荡荡的游泳池,废弃的大楼等,他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世界就是一个“各种超现实景象构成的奇观”。

  巴拉德的一些著名的作品则是饱受争议,激起了极端不同的两种评价,他的推崇者里包括《发条橙》的作者安东尼·伯吉斯(AnthonyBurgess)、格雷厄姆·格林(GrahamGreene),以及美国著名的学者苏珊·桑塔格(SusanSontag)。使得巴拉德成为人们眼中一位具有煽动性的作家的是他出版于1969年的《暴行展示》(TheAtrocityExhibition)。《暴行展示》是一本实验性的小说,文体上则是把叙述和类似科学报告的文字混杂在一起,涉及了越战、梦露之死,以及詹姆士·迪恩和詹妮·曼斯菲尔德的车祸等,把大众媒体、暴力和性联系在了一起。尤其引发评论界愤怒的是书中题为《刺杀JFK,作为一次下坡路上的摩托车比赛》的一章。此书最初在美国出版时出版社很快销毁了所有的印本,直到三年后由另一家出版社更改题目后再次发行。苏珊·桑塔格在给《纽约时报》书评增刊写的评论里称他为“值得嫉妒和尊敬的巴拉德”,给《暴行展示》的评价则是“微妙、粗暴,智力型的,让人兴奋”。可另一位英国作家保罗·鲁索(PaulTheroux)则形容说,“充满了华而不实的观点,虚假的数据,充满了对电影明星的令人恶心的迷恋,以及对各种美国品牌和用品的性幻想。”

  • 相关阅读
  • 中国式的爱情

      爱与美永恒存在,并不因为战乱与恶人的阻隔减少半分,也只有在不断追求爱与美的过程中,人的灵魂才能获得永生。  单从书名来看,《此情可待》明显是一部讲述古典爱情的传统小说。很难想见,对于新新人类来说,...

    时间:06-04
  • 创业之道,背水一战

      创业者是什么样的人?大前研一认为应该是“那些拥有自我价值观,自主自觉地向前看的人。”  无论每次买多少本书,付款前我其实已经把每一本都浏览过了。那为什么还要买它们呢?这就是阅读的乐趣和价...

    时间:06-04
  • “中国式清官”仇和

      在这社会,清官政治、强人政治从来是靠不住的,只有民主与法治才能保证长效、可持续发展。  近代以降,史官逐渐被记者所代替,很多新闻人主观上并无这样的自觉,客观上却以自己的笔记录了亲历亲闻的历史。记者...

    时间:06-04
  • 《今天》惦念昨天

      昨天不是因为它被承认而有意义,恰恰是因为它本身含藏丰厚而有意义。  1978年,《今天》杂志诞生。我不确知时隔三十年,我们是否清晰《今天》的意义。在当下缅怀抑或悼念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化氛围的情绪下,很有...

    时间:06-04
  • 理想主义的趋势

      世人谓我尖锐,许多人以为我的尖刀是戳向他人,戳向我的敌人,但其实,同时也戳向自己,我是我自己最大的敌人。  上了一学期日本文学,想想,必须给学生放一部片子:《华之乱》。片子很长,时间少,为了放它,...

    时间:06-04
  • 一部有关遮蔽的故事

      “三寸金莲”,一个听似无比美妙的词,然而封建时代的妇女却受尽其害,也因此,缠足成为了中国古代的一大陋习。  对于21世纪的年轻读者来说,“缠足”是一个久远而陌生的故事。对于历史学...

    时间:06-04
  • “失落童年”的产物

      在一个人的孩提时代,总有那么一个时刻:大门敞开了,前途随之踏进了门槛。  当《布赖顿棒糖》出版的时候,格雷厄姆·格林的好友、作家伊夫林·沃评这样论说,本书“所刻画的彻底堕落的年轻人...

    时间:06-04
  • 揭秘雷曼破产之因

      对于很多人来说,雷曼兄弟并不仅仅是一个工作的归属,他们分享雷曼的光荣,雷曼寄托了他们的梦想,在别了雷曼兄弟后,那些光荣和梦想又何去何从?  2008年的世界头等大事便是次贷危机引发的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

    时间:06-04
  • 小官阶,大制度

      一本给一般读者的关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官阶与政治制度演化的普及性读本。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阎步克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和政治文化史,尤其是对中国古代官阶制度的研究,可...

    时间:06-04
  • 将军性格与战争的关系

      违背战争的规律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缺失战争需要的性格是军队的缺陷,我们决不希望当战争打响之时,当将士血洒疆场,才去做早就应该做好的工作。  美国人斯坦利·赫什森所著的《一个军人的一生·...

    时间:06-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