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夏志清:我对张爱玲的评价没有改变

夏志清对张爱玲评价没有改变

2013-03-29 16:37:45

  南都:所以没有王洞老师,这本书也不会那么早出版。

  王洞:我白天要照顾他还要忙家务。只有晚上有时间写按语、校订。有时为了做完一个段落,要到早上六七点才睡觉。

  与张爱玲交往“我尊敬她的作品,不用她回报”

  南都:你与张爱玲总共见过几面?

  夏志清:一共就见过五次。第一次是在上海,同学章珍英开派对,我听她演讲;然后是华盛顿开会和我哥哥一起见过她一次;张爱玲在纽约住了两个月,其间我们见过两次;最后一次见面是在波士顿。

  南都:1967年张爱玲来纽约看病,按语里提到你和于梨华一起去Alam ac旅馆拜访爱玲,相谈甚欢。那次见面张爱玲给你什么印象?

  夏志清:于梨华要我拉她去,帮她忙。

  王洞:于梨华很会利用他的,于梨华那时候跟他谈恋爱,她一定要夏先生介绍她认识张爱玲。那次夏先生请张爱玲吃饭,张爱玲先答应了说去,后来又打电话说不去。那时我在哥大(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做事,我没有上过夏先生的课,但我有个好朋友杨庆仪是他的学生,她说夏老师在班上讲他请张爱玲吃饭,张爱玲不来。

  夏志清:我的面子不够大(笑)。

  南都:你与张爱玲用什么关系形容比较贴切?作者与批评家,还是朋友?

  王洞:张爱玲给他在信里都是busi-nesslike(公事公办),作者与批评家嘛。但是夏先生对张爱玲要超过这层关系。

  夏志清:当然是朋友与朋友嘛。Wew erefriends(我们是朋友)。她也是写回信的嘛,就是不大见面。

  南都:张爱玲对外不怎么提你和宋淇,只感激胡适。你会觉得失望吗?

  夏志清:没有关系,我请她吃饭都请不到。有的人一定要张爱玲回报,我不用,她用不着回报,I love her w ork。I respecther w ork(我喜爱她的作品,我尊敬她的作品)。对于伟大的人,捧都来不及,像Shakespeare(莎士比亚),用不着回报嘛。

  王洞:夏先生对张爱玲真是一句闲话都没有。他也不觉得张爱玲对他冷淡对他不感恩,这是我的感觉。其实张爱玲在美国的工作大都是夏先生给她找的。她到R adcliff(雷德克里夫,肯塔基州)也是夏先生叫她去的;然后她到B erkele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接庄信正的工作,也是夏先生介绍的。原本是夏济安做的,后来是庄先生、张爱玲。张爱玲什么都没给过夏先生,她要请H anan(研究中国小说的学者屈克·韩南)帮忙,她会请H anan吃饭,也会送H anan礼物。她要请陈世骧帮忙,托庄信正给陈世骧送弹词。可陈先生是北方人,而夏先生是苏州人。夏先生不在乎人家送他礼物,你给了他东西,他也不记得,他也不还礼。

  南都:你怎么看你同苏伟贞、庄信正、宋淇夫妇与张爱玲通信的差异?

  夏志清:庄信正是我哥哥的学生,后来同宋淇一样,我们都是朋友。

  王洞:这些人的信夏先生都没有看。我看了,我可以比较。张爱玲跟宋淇的太太是最要好的朋友,她们比较有感情。宋淇夫妇送她上船啊,张爱玲感动得想哭。与宋淇夫妇相比,张写给庄信正和夏先生的信都没有什么感情。她跟夏先生是平辈,所以她求夏先生帮很多忙。庄先生是她 晚 辈 ,他 们 见 面 见 得 比 较 多 ,在B erkeley,庄先生那时候没有结婚,到洛杉矶后常常回B erkeley看她。她到洛杉矶后,又照顾她生活。所以她对庄先生好一点。庄先生也经常寄点书啊报啊给她看。张爱玲保存庄先生的信比较多。

  南都:你怎么看待写信这种方式?

  夏志清:当然写信好。当年不流行电话。

  王洞:那个时候电话费很贵,不是情人不是家人,不打电话。

  南都:你特别提到张爱玲的大部分信写在洋葱纸(O nionPaper)上,多少年后仍旧洁白。你觉得她当初想过这些信的保存、留传后世的问题吗?

  • 相关阅读
  • 编辑忆张爱玲:感觉就像一个小孩子

      苏伟贞是最早系列性披露张爱玲书信的台湾作家,也是张爱玲研究者,着有《鱼往雁返:张爱玲的书信因缘》,主编了《张爱玲的世界:续编》等。昨天下午,她携新书《长镜头下的张爱玲:影像 书信 出版》来到上海,与...

    时间:01-11
  • 张爱玲的《小团圆》“小气”在何处?

      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因其疏离主流意识形态和新文学主流写作传统的独特性,在文学史上有其独特的价值。但张爱玲后期的文学创作,因其过于偏执和刻意地采取一种颠覆性的写作姿态和叙事策略,造成了她后期创作的严重...

    时间:01-06
  • "我们再也回不去了"一句系直译 张爱玲也抄袭?

      普利策奖得主马宽德(JohnMarquand)的小说《普汉先生》(1942)中译本虽然是本小书,但作为张爱玲《半生缘》(1948)的模板,读起来饶有兴致。  从文风看,张爱玲短篇小说的文风,走的是华丽路线。但到了《半...

    时间:05-11
  • 张爱玲五年研究计划第2届评选结果暨新报名须知

      “张爱玲五年研究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是为提高、强化、延续张爱玲文学地位,提高张爱玲文学成就的大众认知度而设,是一个面向全球“张学”研究者、爱好者的奖助活动。&ldq...

    时间:03-26
  • 《张爱玲·未了情》作者李黎寻访了胡兰成侄女

      24日,台湾女作家李黎携《张爱玲·未了情》一书,在南京先锋书店五台山总店与张迷们见面。  这是李黎第一次回到南京。之所以用“回”,是因为李黎出生在南京。据李黎自己回忆,她于1948年出生...

    时间:03-26
  • 孙科夫人蓝业珍:张爱玲称“以美的容貌悦人”

      阅人无数的孙科感到蓝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决定娶蓝妮为二夫人  1944年《新中国报社》举办的“女作家聚谈会”,出席者皆是孤岛上海最走红的女作家,张爱玲、苏青都在座。蓝业珍出席了茶话会,也有...

    时间:05-27
  • 贾樟柯因不满现实写新作止庵赞文字契合张爱玲

    贾樟柯新书发布会现场  3月21日下午,由山东画报出版社主办的贾樟柯新书“故乡三部曲”首发式于北京三联书店举行,贾导因早前被光灼伤双眼,为避灯光,戴着墨镜出席。张爱玲研究专家、学者止庵,《时尚...

    时间:04-05
  • 张爱玲的三次婚恋:活过,爱过,当然也艰难过

    资料图片:张爱玲与丈夫赖雅。  2009年2月22日,张爱玲16万字的《小团圆》出版,这部完成于1976年尘封33年的长篇小说一经面世,便引起了新一轮的“张爱玲热”。  《小团圆》出版之前,有关张爱玲与胡...

    时间:03-23
  • 张爱玲的穿衣秘笈:"别致就行"

    张爱玲(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在现当代著名的作家群中,才女作家张爱玲是极富个性的一位。这不仅体现在她的作品中,也表现在她的为人处世上。有一次,她为小说《传奇》的出版去印刷厂校清样,穿了一身奇装异服...

    时间:03-23
  • 张爱玲和美国作家奉子结婚 跳蚤咬得她到处搬家

      著书都为稻粱谋 张爱玲曾和美国作家“奉子结婚”  上世纪四十年代,张爱玲出名以后认识了胡兰成,胡兰成是汪伪政权的高官,两人结婚没有举行婚礼。抗战胜利后,胡兰成逃到温州一带的乡下,张爱玲一往...

    时间:03-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