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属于现代中国的文化坐标
“方步亭笑了,不答,等他背词。何其沧提高了声调:‘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这段《北平无战事》第三十章中的文字,是刘和平个人很喜爱的一个段落。他说,之所以自己会沉浸在写这样一段有关诗词的情节中,其实是想表达对中华文化发展脉络的思考。“从‘中’与‘西’的互鉴,再回归到中华文化本身,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何其沧和方步亭的对话,代表了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不倦求索。”
“尊重历史、敬畏历史,是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一项优良传统。从‘北平’关照今天,中华文化的发展当然要走出去与别人的文化进行交流,但最终还是要认知和回归到属于自己的文化位置上。不浮躁、不盲从,才能坚定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找准属于现代中国的文化坐标。”刘和平认为。 许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