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文学,痴情者的事业

2015-02-05 16:43:21 来源:人民日报 陈晓明

  去年,严家炎先生的一套自选文集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在书的开篇,严家炎表明自己毕生奉行的信条时说出这样一句话:“文学是痴情者的事业。”当时,他已81岁,对文学依旧矢志不渝,一片痴情,令人敬佩。

  2014年8月,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一间小小的会议室里,“严家炎先生藏书及文物捐赠仪式”举行。他陆续将自己的近万册藏书和书房家具、名人字画等捐赠给 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夫人卢晓蓉说:“严先生视书如命,他宁可‘居无室’,也要把书奉为‘座上宾’。” 据说严家炎家有7个“顶天立地”的大书柜,还有 几个壁柜,加上地下储物间,全都堆满了书。卢晓蓉说,他们就像生活在书城书库里一样,吃饭只能在茶几上。“他是个典型的书痴,每天手不释卷,手不离笔,只 有吃饭睡觉的时候才不得已地放下。”这真应了“痴情”二字了。严家炎读书有边读边做“眉批”的习惯,所捐这些书上若有眉批,无疑另有一种价值,因为后学晚 辈可以清晰地看到老一辈学者是如何阅读和研究的。

  严家炎早慧,早年就读于上海吴淞中学时,因酷爱文学,便与八九个同学一道组成文学小 组,读左翼文学,并相信要到群众中去,向往火热的斗争生活。他违背家里的愿望,报考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先后参加过淮南淮北四期土改,有6年时间在革命实践 中锻炼成长。1956年,严家炎得益于周总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考取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方向的四年制副博士研究生,学成后留校任教,这一教就是近 60年。直至今年,严家炎仍然是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严家炎有“严加严”的雅号,这是如今老中青三代学人都公认 的尊称。其实,严家炎严于律己,宽厚待人;严于学术与思想品格,于日常生活,他很是亲切随意。若你看到他欣然一笑时那纯真的表情,就会知道这是一个善良真 诚到骨子里的人。严家炎对学术的“严”,基于他追求真理的坚定品性,这是贯穿他一生的治学精神。

  严家炎做人做文认真严谨,一丝不苟,尤 其是材料功夫十分了得。他说,他做学问,会“抓住阅读中发现的一些可疑之处,紧追不舍,尽可能充分占有相关材料,深入开掘,最终获得成果”。他重视以材料 服人,在学界中有口皆碑。2006年,严家炎还以《考辨与析疑》为题出版了一部专著,可见其用心用力之处。

  严家炎在学术上崭露头角,始 于他对《创业史》中的“中间人物”的评价,那一年他刚满28岁。1961年,他在《文学评论》第三期上发表《谈〈创业史〉中梁三老汉的形象》。当时,所有 评论都聚焦于梁生宝这样的“社会主义新人”,给予高度而热烈的评价;严家炎却认为梁三老汉这种“中间人物”更具有时代的真实性,“虽然不属于正面英雄形象 之列,但却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和特有的艺术价值”,是“全书中一个最有深度的、概括了相当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的人物”。在当时,这种观点可以说具有相当的 超前性。严家炎看出梁生宝这种人物形象是应社会主义时代要求表达历史先进性的理想化人物,其存在有历史合理性和必要性,但难免有概念化之嫌。他强调“中间 人物”的艺术价值,也是包含着他对文学的痴情,因为痴情,便容不得做假作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