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为例,广场可用于地震紧急避难场所面积约7万平方米,能容纳2.8万多人。广场设有广播、警务室、临时指挥中心,西北角厕所可供数十人同时如厕。
明德门社区广场避难场用于地震紧急避难场所面积约为4.7万平方米,能疏散1.88万人。兵工社区绿地用于避难使用的场所面积为1万平方米,能容纳0.4万余人。
2020年建成应急避难网络
按照国家的要求,城市不仅要建立列入城市规划大的应急避难广场,街道、社区也要建立应急避难广场。而且,不仅城市要建,农村也要建。据了解,西安市的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覆盖主城区功能完善、设施配套齐全的应急避难场所的网络。建设要求是:因地制宜,分级建设,保证可达性,保证安全性,设置明显标志,配备应急设施。
在管理方面要求:①制定相应的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预案,并适时进行演练;建立避难场所指挥机构,按照应急疏散预案,组织避难群众并合理安置;编制居民应急宣传手册,以及通知、疏散、引导、安置的工作程序和场地内功能设置手册;②建立避难场所有关管理规定,保障应急避难场所平时功能运转与应急期的使用;③建立避难场所数据库,便于统一建设和管理。
七成市民不知应急避难场所在哪
那么,又有多少人知道距离自己家最近的避难场所在哪呢?昨日,记者分头采访了二十多位市民。家住西安南郊长安路的市民刘先生今年25岁,他在钟楼等车,记者问“应急避难场所”,他似乎一头雾水,说好像没怎么听过。在西安工作的翟女士说,她好像在哪里见过“避难场所”的标志,但记不清楚在哪里,好像真没有想过有一天发生灾难要往哪里躲,因为平时并没有人告诉过她,她也没有学习过相关知识。(三秦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