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将病危通知单交给了刘丽。刘丽颤抖的双手端着这张“沉重”的通知单,无助地瘫坐在监护室的门口,眼泪止不住地沾满衣襟。
“肾动脉狭窄”
躺在婴儿护理车里的承承,小鼻子上扣着氧气面罩,小胳膊上带着输液,小躯体上各种管线连接着心电监护仪……
医生、护士陪着刘丽一起推着承承,从监护室去超声室进行仔细检查。短短5分钟路程,刘丽仿佛走了半个世纪,因为这每一分每一秒,承承都有可能因心衰而失去生命。
超声科医生不确定地告诉刘丽,承承“有可能”是“肾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肾血管疾病,临床主要表现就是高血压和缺血性肾病。患这种病的,有年纪大的人,也有一些年轻人。但是像承承这么小还不满一岁的,医生还真是从来没见过。
问题是:要进一步确诊,就需要做CT检查。可是,承承已经衰弱的心脏肯定承受不了麻醉和造影剂的刺激。CT检查根本不可能做!
医生给出了两条建议:1、再寻找其他医院;2、回家……
千里奔到京
好在有个亲戚在北京。刘丽决定带承承到北京儿童医院。
从郑州到北京,将近800公里的路程!已经心衰很严重的承承,坐火车?坐飞机?都太危险!全家人商议,包一辆急救车!
上午10点,刘丽抱着持续吸氧并且带着心电监护仪的承承,在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的陪同下,乘着救护车出发了。快到石家庄的时候,天阴了下来。刘丽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承承开始脸色苍白,嘴唇乌黑,不停地摇动着头,胳膊软软地耷拉着,嘴里想哼却哼不出来。救护车司机放弃了中途休息吃午饭的时间,打开急救警报器,一路飞驰奔向北京儿童医院。7个小时后,承承已经躺在了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里。
为了随时得到孩子的消息,刘丽和家人没有离开监护室门口半步,她们用带来的衣服垫在地上,时而坐,时而靠。
监护室惊魂
歪坐在监护室门口的,还有很多家长们。
监护室门外的8天里,刘丽几乎没有真正地入睡过。她望着监护室的门,多么希望有医生出来告诉她,承承的病情被控制住了,可以回家了。可又怕医生喊她的名字,带来不好的消息。纠结,让瘦弱的刘丽8天里体重骤降了7斤!
终于等到医生喊她的名字了,刘丽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医生婉转地说:“嗯,目前承承的情况还算平稳,血压也暂时控制住了,应该说基本还是肾脏的问题。说实话,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也是国内规模比较大的医院。他们那儿能治的,我们也能治;他们治不了的,我们……也不一定能治。要不,你们再找找别的泌尿外科或血管外科水平高的医院?”
刘丽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儿子还活着,活着就有希望。“好吧!我们再找找。”
罪魁俩鼓包
天无绝人之路。宣武医院一位参与会诊的医生告诉刘丽,可以去华信医院试试。
华信医院?刘丽上网查了一下,“北京华信医院,也叫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华信医院成功救治大动脉转位婴儿”、“花季少女偶遇拆袋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