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进入高温湿热的天气,预防猝死成为暑期的关键。专家表示,从以往高温猝死的案例来看,即便是心脏健康的人群也有发病的可能性。气温超过33℃时,人体的新陈代谢会显著高于正常温度时,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影响更大。人体缺水对健康有什么损害呢?
1、心血管
心跳加快、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量比平时增加3-5倍。而内脏的血流量下降,加重了心脑血管患者的相对缺氧反应;
2、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身体会出现心慌、胸痛、多汗,严重时会使动脉血管内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而发生心肌梗死或脑梗死等;
3、血液系统
机体内水分通过汗液大量蒸发,使血黏度增加、血中含水量下降、血液浓缩等。这就增加了发生血栓性疾病风险;
4、缺氧
进入桑拿天后,空气中水的含量明显增加,而氧气含量明显下降,这对已有心脑血管缺血的人群无异于火上浇油。
专家表示,以上这些影响无论是健康人群还是已经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群身上都会出现。即便是健康的人,熬夜也应注意多饮水,尽可能改善血液黏稠度。
夏季要如何喝水防猝死
夏天多喝白开水
冷饮只能骤然降低体表或局部温度,不能持久解热、解渴。而适当地饮用白开水,对消暑解渴、清热凉身更为有利。
原因:它富含多种矿物质,不用消化就能为人体直接吸收利用,能够调节人体体液平衡,对办公族来说也是盛夏的最好饮料。夏日,办公族宜多喝30摄氏度以下的温开水。
补水时间更重要
餐前一小时补水,这是被专家普遍认可的黄金时间。而在夏季,最好手边常备一瓶水,随时补水;晚间睡觉前和起夜时也应喝适量的水。
原因:由于水在胃内只停留2至3分钟,便迅速进入小肠并被吸收进入血液。餐前一小时喝水,可以补充到全身组织细胞,供应体内对水的需要。尤其是早晨醒后喝上一两杯水,除了补水,还有清肠、排毒的作用。在进餐过程中可以适量饮些西红柿汤和绿豆汤等,既有利于消化液的分泌,促进食欲,又可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以防中暑。但是在马上吃饭或刚吃完饭就大量饮水,容易冲淡胃酸,不利于消化。(西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