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商业价值大于实际意义
所以专家认为,矿物质水不宜多喝。这种“多一点,生活更健康”的说法,以及在水中加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其商业价值大于实际意义,多半是概念炒作。
3.矿泉水: 各项指标存差异 各取所需
矿泉水占据市场时间长、份额多。从一家超市记者就购买到了12瓶不同品牌的矿泉水。
《饮用天然矿泉水》GB8537的国家标准中,对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定义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钻井采集的,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在一定区域未受污染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污染的水。 记者购买了价格差异较大的两种矿泉水送检。实测值显示:价格贵的矿泉水钾、钠、钙、镁含量分别为1.7mg\L、31.6 mg\L、40.3mg\L、38.1 mg\L,远高于价格低的。而偏硅酸、锶的实测值,价格贵的分别为9.0mg\L、0.54mg\L,价格低的则分别为15.4mg\L、1.1mg\L,后者优于前者。丁爱中副院长说:“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的矿泉水。”
专家提醒: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大品牌产品
专家说,矿泉水的各项指标存在差异是正常的,这可能是由于各品牌的矿泉水水源地不同造成的。因此,在挑选矿泉水时,就需要消费者根据自身不同的需求,参看矿泉水标注中的“矿物质成分含量表”,并尽量选择符合《饮用天然矿泉水》国标的大品牌矿泉水饮用。
潜在风险
包装饮用水检测不如自来水严格
目前市场上一瓶容量约为550毫升的包装饮用水最便宜的售价为一元左右,折合每吨约为2000元,比每吨4元的自来水贵了近500倍。而这样的水一定优于自来水?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翻看《饮料通则》GB10789就会发现,原来无论纯净水、矿泉水、矿物质水、氧气水等这些包装饮用水,都属于“饮料”。而既然是饮料,就存在不确定的健康风险,都不适合长期饮用。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丁爱中副院长说:“瓶装水也有风险,它在瓶中、桶中存在的时间比较长,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如会有一些细菌繁殖。
包装饮用水主要采用的是企业自检、国家抽查的方式进行监督。但是这里还存在一个问题:企业自检全凭自觉,也不要求公开自检信息,公众无从知晓;而国家抽检,抽出问题包装饮用水就存在一个概率问题。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文君说:“瓶装水作为饮料,它的仪器设备,可能包括企业的自检、政府部门的抽检频度,都不像自来水那么严格,因为毕竟它不是我们最必要的民生产品。所以,即使我们矿泉水本身的概念是好的,但具体到某一个品牌或某一瓶水,是不是就那么好,得看消费者的运气。”
另外,虽然国家抽检的结果在逐年提升,但还是不乏一些大企业出现问题。
认识误区
水碱不是坏东西 适当饮用不会导致结石
专家说,无论是瓶装水还是桶装水,都是饮料,如果长期引用可能带来不确定的健康风险,同时专家还强调,自来水才是更适合长期饮用的饮用水,然而,不少消费者之所以愿意花高价去买包装饮用水,就是因为对于自来水的质量安全不信任。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保障自来水的质量安全,让消费者能对自来水放心,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而老百姓提到最多的就是水碱问题,用硬度高的水烧水时,壶底往往会被一层白色物质覆盖。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文君认为:“水碱是通俗的说法,科学说法它叫硬度,主要是钙镁离子导致的。我们国家有标准,碳酸钙的标准是每升450毫克,美国是每升500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