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婴儿吐奶
出生15天后,男孩子经常吐奶,开始的时候,认为是吃多了,吃完耐20分钟左右,“呼”地吐出来。吃奶后马上吐出来时,吐出来的呈牛奶状;吃奶20分钟之后吐出来时,吐出来的就是呈豆腐脑状的东西了。
如果一边吃奶一边从嘴角流出来,可不必担心。如果很多奶像喷水一样“呼”地涌出来,就应该想到可能是不正常了。
如果去就医,通常会被说成是“幽门痉挛”。听到这个词语,或许许多父母都会被吓着了。不过父母们大可不必过分担心,健康的男婴都会吐奶的。不要被“幽门痉挛”一词吓着了。“幽门痉挛”一词其实只是把吐奶这件事说得比较难懂而已。
健康的孩子胃肠蠕动活跃,所以也易吐奶,无论想什么办法,吐奶都不容易止住。1~2个月是吐奶最严重的时期,到3个月时就很轻了,到4个月时就不会出现了。吐奶多数是在婴儿出生后半个月发生,偶尔也有出生后2个月时发生的。
必须做手术的不是“幽门痉挛”,而是幽门狭窄。幸运的是,这种欧洲人的遗传病在其他地方非常少,而且比一般的吐奶发生得晚(3~5周)。
处理方法:
(1)防止吐奶的最好办法就是帮助孩子拍嗝
(2)孩子在3-4个月大之后,不仅可以很好地掌握吸吮技巧,而且贲门的收缩功能也已发育成熟,所以吐奶的次数也就会明显减少了。而在此之前,每次喂奶后我们最好还是要帮助孩子拍嗝。
二、婴儿便秘
一直是每天排便2~3次的婴儿,一过半个月,就变成了每日1次。到快1个月时,又变成了每日不到1次。持续下去,又变成2日1次或者3日1次。这时,母亲开始担心了。
在婴儿时期,2天只排1次便的孩子,按这种规律逐渐长大,到上学时也不改变,而且非常健康;如果看到其兄弟也是这种类型,就会明白这是其家族的特性。每日排便五六次是个性,3日只排便1次也属于个性。
有的便秘属于个性,所以不要太在意,如果有的母亲真希望能做点什么来改善婴儿的便秘问题,那么或许能参考下面的一些做法。
处理方法:
(1)食物疗法:对婴儿便秘首先要寻找原因,若系母乳喂养,母乳量不足所致的便秘,常有体重不增,食后啼哭等。对于这种便秘,只要增加乳量,便秘的症状 随即缓解。牛奶喂养的婴儿更易发生便秘,这多半是因牛奶中酪蛋白含量过多,因而使大便干燥坚硬。这种情况可减少奶量,增加糖量,即把牛奶的含糖量由原来的 5~8%增加到10~12%,并适当增加果汁。
不满3~4个月的婴儿可在牛奶中加一些奶糕。因奶糕中的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部分发酵 后,可刺激肠蠕动,有助于通便。对于4~5个月以上的婴儿,可适当增加辅食,最好将菠菜、卷心菜、青菜、荠菜等切碎,放入米粥内同煮,做成各种美味的菜粥 给宝宝吃。蔬菜中所含的大量纤维素等食物残渣,可以促进肠蠕动,达到通便的目的。此外,辅食中含有大量的B族维生素等,可促进肠子肌肉张力的恢复,对通便 很有帮助。
三、婴儿鼻塞
由于新生儿经常处于闭口状态,不会用口呼吸,一旦出现鼻塞后对新生儿影响就更大,一般表现为烦躁、哭闹,吃奶时由于鼻子和口腔同时堵住,导致吃奶差或无法吸吮,严重者可发生青紫和呼吸困难。因此新生儿出现鼻塞不是一个小问题,应该引起家长的注意。
引起新生儿鼻塞的原因都有那些呢?作为最常见的原因,感冒可引起新生儿鼻塞,感冒时由于鼻粘膜充血肿胀,鼻腔内分泌物增多,常导致鼻子不通气。再有如果母亲在孕期使用了降压药利血平后,新生儿在出生后也可立即出现鼻塞。
处理方法:
(1)如果是因感冒等情况使鼻粘膜充血肿胀时,可用温湿毛巾敷于鼻根部,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