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父母说自己的孩子不懂事,总有孩子在心里呼喊“理解万岁”,只埋怨是没有用的,只呼喊也是没有用的,人与人心灵上的桥梁还要双方亲自去搭建。搭建怎么个搭法?交流哇!不说如何交流,先看看我们家常交流的硕果吧:
儿子今年11岁了,上小学五年级,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两次被评为区级三好生,今年又被评为市级优秀少先队员。他幽默、阳光,写的习作人人爱看,多次主持学校的大型活动,而且,最最重要的是,一直是我们贴心的小棉袄。
记得他刚刚会走路的时候,老远看到辆汽车,就使劲往路边拽我;天黑了,爸爸还没回家,就趴到窗前看呀看的,嘴里全是牵挂的话。渐渐地,儿子大些了,一如以前那么关心我们。有次,爸爸躺沙发上睡着了。儿子就去抱被子。小小的他,大大的被子,根本抱不过来,一半被子在地上拖着……他就是这样一个孩子,一个让人疼又知道疼人的孩子。最近,我们家贮藏室门前的井盖子松动了,他还一再嘱咐我们小心小心,不要踩到井盖子……”
看到这些,或许有人以为我家宝贝天生就是这样的孩子,错了,不是这样的。从出生开始,只要他睁着眼睛,我就跟他交流,有时候用言语,有时候用目光,有时候用行动。
首先我向他传达的第一个观念是:我们是好朋友,好朋友就要互相帮助,而且,得到帮助要说“谢谢”,不管是得到谁的帮助,即使是家人的。事实上,得到一个“谢谢”,并不只是得到了一句礼貌的话,更是得到了尊重,得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什么事情,一旦和快乐联系在一起,又有谁不愿意去做呢?我的宝贝,正是在这种互相尊重和快乐的环境下成长的。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单单地说一个“谢谢”,而是坐下来,把我想了些什么,你想了些什么一起说出来。说完了,还要评论评论。有时候,我们也一起读读各自写的日记,包括爸爸的。我是从儿子出生开始就记日记的。他上小学了,我就把日记翻出来,念给他听。听着那些关于自己的事,他好开心,知道爸爸妈妈有多爱他,知道自己在这个家里是多么重要,知道爸爸妈妈常常因为他而感动。
我们的谈话,其实是无所不及的,并不只限于自己家里那些小事,只要是我们想说的,都可以说,没有该不该,没有对不对,说就可以。每每那时,爱和理解的暖流就在我们之间缓缓地流淌,让我们更加珍惜和爱护彼此,更加热爱我们的家。
最后说一句,交流,要有一个民主的氛围,满足不了这个条件,只是单方面地交流。只有交流,双方的心门才会打开,才能让父母更懂自己的孩子,孩子更懂、更关心体贴自己的父母。(商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