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育儿秘笈

善模仿的孩子更聪明

善模仿的孩子更聪明

2014-06-24 08:59:03

来源:东方网

  看到妈妈喝水,宝宝也想去拿水杯,爸爸吸烟,宝宝也想尝一口……模仿是孩子的一种本能反应,更是他在努力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一旦发现孩子开始了模仿行为,家长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鼓励和正确引导孩子模仿。

  模仿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新生儿会模仿伸舌、张嘴、撅嘴、微笑和悲伤等表情;随着听觉不断发育,2~4个月的宝宝就能模仿成人发单音如ba、ma等;8~9个月的宝宝开始出现姿势性语言,能听懂家长常说的日常用语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如模仿成人用挥手表示再见、拍手表示欢迎,听到小猫叫,学着“喵喵”,听到小狗叫,学着“汪汪”等;1岁的孩子会模仿家长的简单动作,如抽烟、喝水、拿东西等;2岁的孩子学家长说话,如学说话语气、学口头禅;3岁以上的孩子开始全面模仿,动作、语言、语气、脾气性格等,如看到家长扫地,他也会拿起扫帚扫一扫,看到妈妈给他洗澡,他也想给玩具小猫、小狗洗个澡,学护士阿姨给娃娃打针,会模仿家长的口气批评幼儿园同伴,甚至模仿家长惩罚自己的行为攻击小朋友等等。

  那么,模仿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其一,模仿是学习的过程,有利于智力发育,如学习语言就是从模仿发单音开始的,2~4个月模仿发单音,5~9个月发双音和多音,1岁左右开始模仿成人语言,包括语音语调等。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在成人的鼓励、重复与强化下,儿童的语言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其二,模仿有利于掌握生活的基本技能,饭前便后洗手,睡前脱衣,起床时穿衣、扣扣子,戴帽子,吃完食物后擦嘴等生活的基本技能,都要通过成人手把手教、反复示范,孩子模仿后习得。其三,模仿有利于孩子理解他人的情感,懂得善解人意。孩子模仿他人表情时,学会了理解和体会他人的情感。其四,模仿能增进孩子与家长的交流。孩子最初的模仿都源于父母的语言和行为,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以家长为参考学习的对象,模仿可以说是一种基本的亲子交流方式。

  不过,并非所有的模仿都对孩子有益,尤其当孩子还没有辨识能力、接触面却日益广的时候,家长的引导变得很重要。如从1岁左右孩子开始模仿时,父母和家人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尽可能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讲话有礼貌、不说脏话、不抽烟喝酒、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等。孩子会走路以后,所看所闻日益增多,对于好奇的人和事,孩子都会主动去模仿,这时家长就要更加注意。当孩子学电视中的坏人叼烟、打、杀、踢、斗时,家长就应解释这些行为的害处,使其模仿健康的东西;当孩子模仿医生看病,像模像样地给布娃娃听诊、开药、打针,模仿大人给娃娃喂饭、穿衣,哄娃娃睡觉,或学着做家务活、当服务员等,这种创造性模仿可增加生活知识,家长应给予鼓励,甚至参与其中,增进亲子交流。

  • 相关阅读
  • 夏天最适合宝宝吃的5种零食

      对于宝宝来说,完全不吃零食是不可能的,家长能做的也许只是把握好宝宝吃零食的原则,包括不能因零食而影响正餐,不吃糖果、薯片、巧克力等高热量高糖高脂零食,不吃色素、调味料、添加剂过多的零食,不吃果冻等...

    时间:06-24
  • 3种疾病 年年夏天都爱缠着宝宝

      夏季初临,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又到了小儿腹泻的高发季节。除了小儿腹泻,热伤风、食欲不振等疾病也很容易缠上小宝宝。3种夏季宝宝常见疾病,妈妈多多警惕防治,让宝宝快快乐乐享受夏天美好阳光。   一、寒性腹...

    时间:06-24
  • 孩子一岁前吃鱼可防过敏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瑞典一项新研究发现,一岁前经常被喂食鱼肉的宝宝,长大后出现一般过敏问题的风险大大降低。科学家通过追踪婴幼儿饮食发现,那些婴儿期吃足够鱼肉的宝宝,长大后更有可能远离过敏的困扰...

    时间:06-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