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三:有一个家长为了给孩子择到一个市级重点幼儿园,倾尽全力,找了一些关系;同时,为了让孩子在幼儿园考试选拔中能有好的表现,家长早就做了准备,教孩子学了不少东西。但最后却没能被这家幼儿园录取,只好选了一个普通幼儿园。
事后,年仅三岁的孩子居然嚎啕大哭,并在接下来的日子,只要一提上幼儿园,就伤心不已,对于上普通幼儿园非常排斥。眼看着入园的时间快到了,孩子表现得还是很抗拒。
【小编点评】孩子们在不适宜竞争的年龄,被卷入无节制的竞争中,由于他们尚不具备抗挫折的年龄,而接受挑战容易造成心理失衡,不是一番说教就能把孩子带出焦虑疑云。案例的中的孩子他没有自我调节情绪的意识,所以在他受挫后只能无力哭闹,甚至对幼儿园产生恐惧,这种行为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产生负能量,甚至自卑,建议家长多关心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重塑信心。
过早地把孩子推入竞争的洪流,除了上面提及的削弱孩子内在的力量,让他变得羸弱无力,还有以下几方面损害。
第一种损害是会破坏孩子的合作能力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合作能力正是他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合作能力的内涵是友善、诚实、宽容等,所以培养孩子的竞争力,首先要培养好品行,打下合作的基础。可现在的情况是,当孩子开始上学时,一切活动都是以竞争为目的,哪怕玩耍,最后也不是以快乐而是以得名次为目的。
这种持续不断的竞争训练,使得孩子们很少有机会去学习合作,只是学会了比和争,学会了防范。比如很多成绩较好的学生甚至不愿意给其他同学讲一道题,生怕别人学会了,把自己比下去。更多的孩子在竞争中产生挫败感,首先不满意自己,产生自卑;然后不满意他人,敌视他人。
第二种损坏是会培养出病态的奋斗者
有些孩子确实能被训练得很有“竞争意识”,从小表现出极度的争强好胜,但它的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孩子早早停止自然人的发育,小脚穿大鞋地努力让自己适应各种社会标准。这种扭曲是以消灭天性为代价的,他被训练得在生活的各种选项中,会不加思索地弃绝内在的愿望,只以社会评价作为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