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问题也是一个“拦路虎”。“我们的眼光充满了好奇,我们的血液流淌着激情,我们的钱夹却空前得瘦小。”这是不少大学生创业者的自嘲。他们大部分人是通过打工或向同学、家人借钱开始创业的。在创业过程中,如何支配资金、把资金运作好,也成为一个难题。
此外,创业与学业之间的矛盾以及家长的反对,也是阻碍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原因。
创业之前须细思量
由于学生的特殊身份,大学生“老板”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质疑:他们在肩负着学业的前提下去创业,这种行为应不应该得到鼓励?他们不安心学习怎么办,风险谁来承担?
俞敏洪近日表示,“在中国的每所大学都可以看到,学生在一、二年级就开始想着怎样做生意,因此忘掉了大学应该认真学习,把自己的底蕴变厚。”他同时认为,创业还会让学生心态变得浮躁,如创业失败还会让他们对人生失去信心。他呼吁,尽可能给学子们一个沉静的心态学习,在未来走上社会再创业。
俞敏洪的观点代表了社会的一种主流声音。但教育界普遍认为,在确保完成学业并遵守校规校纪的前提下,在校大学生创业既带动就业,又得到锻炼,应该鼓励和引导。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钟名湖认为:“大学生不仅要学会找饭碗,还要能自己创造饭碗。自主创业是‘三创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高校对学生培养的目标之一。”
“以创业教育带动学生创业,以学生创业带动社会就业,以校内创业带动校外创业,创业打开了大学生就业的另一扇门。”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学生创业不在于项目大小、赚钱多少,关键是在创业过程中找到自信、积累经验,为将来发展打下基础。”
“做最充分的准备,做最彻底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三做’是我们给在校大学生创业者的一点建议。”南京财经大学有关专家表示,有能力、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理性创业,但并非所有在校生都适合创业。此外,在校生创业最好和自己所学专业对口,抓住创业与学业间的平衡点,这样不但可以处理好工学矛盾,在创业过程中还能学到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