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朝天小学中午放学期间,村委会派出治安队员在学校周边进行巡逻。
专家提醒家长不要过分恐慌
50天内6起校园血案过后,校园安全问题引起了整个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
学校与公安部门绷紧了弦,各种“安保”升级措施轮番进行,究竟成效如何,记者体验了5月以来各学校与公安部门针对校园内外的安保措施“升级”情况。
教育心理学方面专家提醒,在校园血案频发的大背景下,要正确引导与培养孩子的“警觉心态”;有多年办案经验的干警还将介绍一些应对校园突发性危险事故可以采取的简单防范措施,让孩子更加懂得保护自己。
专题文/记者张颖妍、代希奎、谢华兴
1.校园“门禁”更严
在樟木头中心小学的大门口,记者首先看到的是“来访登记、未请勿进”八个大字。“来访登记”只是陌生人员要进校园必经的第一道“防火墙”。如果来访人员有拜访对象,还需要电话通知拜访对象下来认定方可顺利进入校园。 “学校已经给每位保安配置警棍,给家长派发‘给家长的一封信’,并在每间课室的讲台上放了张凳子,万一发生恶性案件,教师可以迅速拿起凳子当武器抵御歹徒。
加强“门禁”是增加安保力度后,大多数学校都采用的方法。记者调查多个学校发现,都在本月开始加强了“门禁”。而且,为了加强安保力度,一些原本有对社会开放体育场馆的学校,目前也停止或限制对社会人士开放。
2.家长凭“卡”接送
除加强“门禁”,家长接送小孩时需带上有孩子姓名和照片的“接送卡”才能从学校带出小孩也成为不少小学以及幼儿园采用的安保方式。
高埗镇中心幼儿园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家长进入园内接小孩,必须凭“卡”进出。下课铃响后,老师会陪同小孩留在教室内,直到家长到校接小孩。当家长来接送小孩时,必须用磁卡打卡后才能进园,并要通过学校安排的门卫及一名行政人员驻守的大门。学校方面要求老师、保安必须清楚认识每一位小孩的家长。当家长来接孩子时,一位老师照看小孩,另一位老师与其进行交接后,小孩才能被接走。
为防止家长一哄而上接送小孩时出现混乱,蓓蕾幼儿园更是调整了小、中、大班的放学时间,实施错峰放学,家长按规定时间接送孩子。
3.“天眼”监控
记者了解到,不少镇街公安分局目前已经在学校路段以及学校周边地区增加监控摄像头,而不少学校也自发地在校内外增加摄像头进行视频监控。
樟木头中心小学副校长钟宋天告诉记者,学校准备设置30多个摄像头,主要设在校门、校道、楼梯这些重要的场所。“另外,防护栏我们要重新翻新,保安亭规模太小了,不利于保安、学生的安全,更不利于登记来访,目前正在设置方案,争取在这个学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