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则那真是属于“自己”的一生吗?这难道不更像是别人强加于我们头上的一种模式吗?自小到大,我们有没有真正独立思考过“自己”是什么?
“自己”的个性是什么?“自己”的兴趣是什么?“自己”的特长是什么?“自己”的梦想是什么?
有没有那么一段记忆,每当想起,可以让我们泪流满面;
有没有那么一类工作,每当投入,可以让我们废寝忘食;
有没有那么一个人物,一旦爱上,可以让我们赴汤蹈火;
有没有那么一种理想,一旦树立,可以让我们舍生取义。
我们,可不可以不再活在别人的期待中,而静下心来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我们,可不可以不再追求人云亦云的成功,而仰望星空,理清自己人生的真正使命。
或许,一次那么微不足道的冥想,你在你的内心,挖掘出了更加真实的自己;
或许,一个貌似离经叛道的转身,你忽然发现,原来曾经的梦想,并不遥远;
或许,一下看似漠不经心的回眸,你在不远处,发现了更适合我们诗意地生活,而非麻木地生存的地方。
我们可不可以不要负重太多,试着过自己的生活,尝试着对自己说,三十岁时一无所有。如果年轻的时候我们不张狂,不幻想,不尝试,那么当我们懂得的时候,或许已不再年轻,却不得不几十年如一日地老去。假若已先知道未来十年和过去十年一样,人生已经失去了激情。
有那么多的人,三十岁时拥有很多,他们曾经优秀,却永远不再卓越——他们已习惯了拥有,怯懦于失去。也有那么多的人,三十岁时一无所有,他们曾经如此地窘迫潦倒,却敢于去追随真正想要的生活,结果在三十岁后的不久,迸发出耀眼的光芒。他们早已超越了优秀,他们是真正的卓越。还需要举例子吗?想想当今社会的许多商界明星吧。
年轻没有失败,经历就是财富。
请允许我们,三十岁前一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