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柏林5月25日专电综述:德国高校教育竞争力上升
新华社报道员周谷风
德国联邦统计局25日公布了德国高等院校统计数据,包括入学率、毕业率和财务收支状况等。这些数据显示,自1999年德国参与欧盟整合高教资源的“博洛尼亚进程”后,德国高等教育发展正呈总体上升趋势。
高校入学率不决定劳动力水平
德国高校大致分为大学和高等专科学校两类。2008年,德国18岁到20岁的中学应届毕业生中约有44.2万人获得高校入学资格,比例为45%(比2000年多8个百分点)。然而,其中只有15.9万人选择进入高校学习,占36%。2009年,这一比例降至34%。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的上述高校入学率平均为56%。其中,澳大利亚高校入学率高达86%。德国只领先倒数前三名的土耳其(29%)、比利时(30%)和墨西哥(32%)。
虽然应届中学毕业生高校入学率向来被视为衡量一所高校乃至一个国家的教育资源对学生吸引力的指标,但德国这一数值偏低主要是德国特殊的教育体制造成的,并不说明德国人在劳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同样“垫底”。相反,德国发达的“双轨制”职业教育以较短的学制、较强的实践性和学徒期收入等多种优势吸引了大量中学毕业生,其培养的毕业生在企业享有良好声誉。
至于德国高教学制过长问题,在“博洛尼亚进程”中引入国际通行的学士和研究生学制之后已有所改善。2008年德国大学生的平均毕业时间为9.6个学期,而2000年则为10.7个学期。
高校科研实力更强
数据显示,德国各类高校2007年共支出约333亿欧元。其中教职工工资、办公开支等日常支出为306亿欧元,研究投资占27亿欧元。这些资金超过50%来自联邦和各州政府的法定教育经费,约37%来自大学医院等各项经营收入,约13%则来自各高校以自身科研实力获得的第三方科研投资。
获得第三方科研投资的比例向来是衡量高校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德国高校的这一数值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约10%增长到2007年的13%,在欧盟各国处于领先水平。
其中,相对各类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的科研实力明显更胜一筹。第三方科研投资经费中近94%都被大学获得。
女生表现强势
德国向来流传“女生学习更努力”的说法。2008年,德国全体中学应届毕业生中有45%获得高校入学资格,女生中的这一比例为49%,领先于男生的41%。
在大学毕业率方面,德国1999年入学的高校学生有73%成功毕业,其中大学毕业率为68%,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率为80%。女生毕业率再次以74%领先于男生的71%。
按学科来分,女生在各类文化学科和工程学的毕业率分别为68%和74%,大幅高于男生的59%和69%。男生优势最大的领域则是兽医学,男生毕业率为87%,女生为78%。自然科学、数学、医学、农业等学科的毕业率男女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