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的全湖同步监测,截至11月中下旬,已有10.06万只候鸟抵达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越冬,候鸟数量基本保持往年同期水平。但候鸟分布区域更广,候鸟保护压力增大。为此,江西省正进一步加强对越冬候鸟的保护工作。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吴和平介绍,受近期降水增多影响,今年鄱阳湖水位比历年同期偏高,浅滩湿地面积增加,候鸟食物来源空间增大。因此,候鸟在湖区分布也比往年更广更散。
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是亚洲候鸟的主要越冬地之一,每年到鄱阳湖越冬的候鸟数量多达60万只-70万只,其中全球98%以上的白鹤、80%以上的东方白鹳、70%以上的白枕鹤均在鄱阳湖越冬。
今年11月初以来,江西境内出现多次集中降水,导致鄱阳湖水位比多年同期均值偏高。江西水文部门监测显示,鄱阳湖星子站水位从11月初的不足10.5米,上涨到了11月28日8时的12.22米。水位偏高使得湖区浅滩湿地面积扩大,候鸟食物来源空间增大,分布更广。根据最新监测,目前已有天鹅、白鹤等珍稀候鸟抵达鄱阳湖;候鸟分布范围明显大于往年,一些往年没有候鸟留驻的区域出现了白鹤等珍稀候鸟,一些区域的候鸟密度也显著提高。
为应对当前越冬候鸟的保护压力,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已启动“零机关全基层”工作模式,机关人员全部下到湖区基层开展候鸟管护巡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