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与法  »  生活与法

调查称打工子弟多成家暴受害者 挨打成家常便饭

打工子挨打成家常便饭

2012-06-04 17:32:09

调查称打工子弟多成家暴受害者 挨打成家常便饭

5月26日,北京丰台青塔春园,2岁和6岁的女童被砍死在家中,疑犯为孩子的母亲。附近居民称,该户人家长期存在家庭暴力。

5月29日,江西都昌,一名8岁男童被亲生母亲用菜刀乱砍,头部、脸部等部位共缝合800多针。事发后,男童母亲被警方控制。

5月31日,广东东莞,3岁男童因母亲两次殴打后,经抢救无效死亡。医院接诊记录显示,头部、胸部、腹部、下肢均有明显瘀伤。警方将该案定性为“虐待儿童案”。

今年的儿童节期间,家暴儿童再次引起社会关注。

近期,本报记者调查北京多家小学的数百名孩子,发现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成为家暴的“重灾区”,儿童受家暴存在难察觉、难介入、难干预的困境,亟待专门立法完善。

病房,深夜。

梦境中,明晃晃的砍刀让不满11岁的小正印(化名)不停哆嗦。

“爸爸,救我。”被吓醒的小正印大喊:“妈妈打我,妈妈杀我,爸爸救我,救我啊!”

朱佳文很想抱紧儿子,但儿子身上遍布的伤口拦住了他。

解放军304医院内,住院治疗的小正印,头部和双手布满100多道伤口。

4月初的一天夜里,母亲挥刀砍向熟睡的小正印和13岁的哥哥,此前不时挂在嘴边的“我要杀了你们两个崽”成为了现实。

哥哥失血过多丧命,小正印死里逃生。

搁置的危险

“我要杀了两个崽”

看着儿子,朱佳文自责不已,悲剧原本可避免。

重庆梁平县的一个小村庄,常年出门打工的朱佳文一年最多回家3次。妻子留守在家,一边带孩子,一边种庄稼。

平常的电话中,活泼的两个儿子偶尔会跟他讲,“妈妈打我们。”

不满意留守生活的妻子情绪失控时,也会对着电话跟朱佳文喊“我要杀了两个崽”。

朱佳文回家时,也经常看到妻子“修理”两个调皮的孩子,有时是因去水塘玩、有时是因没按时回家、有时干脆不需要什么理由。

“孩子嘛,敲打一下也正常。”那时候,朱佳文觉得一切没什么不妥。

妻子性格孤僻,不愿与周围的人来往。年前,朱佳文带妻子做过精神鉴定,曾被诊断有幻想症,这也并未让他联想到孩子的经常被打,直到悲剧发生。

一个月之后的5月6日,山西平顺县再发惨案,一名5岁半女童被后母虐待致死,离世时“身上没有一块完整的地方”。

悲剧接连上演,人们疑惑:悲剧发生前,真的没有方法保护受家暴的孩子们吗?

“尴尬的现状是,除非重伤或致死,侵害儿童才会被追究刑责。”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表示,“目前没有预防悲剧的应有机制。”

2011年,佟丽华和他的同事针对6年间338起儿童遭受家庭暴力案件进行调研统计,撰写了《儿童遭受家庭暴力案件调查分析与研究报告》。

报告提及,儿童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其他人也多认为管教孩子是家庭内部事务,通常不会主动报案,因此儿童家庭暴力更具隐蔽性,儿童受家暴存在难察觉、难介入、难干预的困境。

危险常被搁置,悲剧时有发生。

普遍的挨打

“用棍棒皮鞭惩罚”

法律对家暴的定义为,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近日,记者对北京一家打工子弟学校三至六年级的孩子进行问卷调查。200份有效问卷中,仅有一名孩子“从没挨过打”,13名孩子“经常挨打,严重时父母会用棍棒、皮鞭责罚”。

在北京一家公立学校进行的问卷调查,60名孩子中“从没挨过打”的超过四分之一,但也有两个孩子“经常挨打”。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 相关阅读
  • 陕西省镇安县县长——让群访事件在法律框架下消失

      2011年,陕西省镇安县56个地方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5.7亿元,连续3年公众安全感位居陕西省前四位。镇安县县长璩泽涛对法制网记者说,依法行政是个宝。  记者:省上有份材料说,镇安历史遗留的105个重点信访案件均已...

    时间:06-05
  • 餐饮店不能强制消费者使用集中消毒餐具

    在外吃饭,如果使用的公共餐具不干净,健康就无法保障。...

    时间:06-05
  • 丈夫欲离婚遭妻子强灌农药毒死

      6月1日,茂名市茂南区发生一起伦理惨剧,一名36岁的女子因怀疑丈夫有外遇,叫来弟弟和另一名帮手,将丈夫捆绑控制住;然后一人强行给丈夫灌下农药,致使其丈夫死亡。  事后,女子后悔自首,并协同警方将另两名...

    时间:06-04
  • 忍痛停车救乘客司机家属:不接受任何形式捐款

      吴斌家人委托都市快报发表公开信——  我们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捐款 吴斌姐姐说:我爸爸退休前是军人,从小对我们要求很严格,昨天他拉着我说,千万不要收别人的礼物,一定不能收,什么都不能收 。  ...

    时间:06-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