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事件后,李阳坦言,这件事让小孩生活在恐惧中,担心家庭是不是要破裂了。
今年初李阳和Kim的离婚案再次开庭,李阳力争三个女儿的抚养权。Kim立即买好机票,将女儿们送往美国的父母家。
“我要尽全力保护她们。”5月26日,Kim在回复记者的邮件中说。
Kim说,去年8月,李阳对Kim殴打非常严重的那次,三岁的小女儿,亲眼目睹了爸爸的暴力。此后一个月,小女儿都很难安睡,就是睡了也常喊着梦话,她让妈妈点亮屋里所有的灯。
家暴事件后,在三个孩子们的图画中,总出现龇牙咧嘴、眉头紧蹙的眼镜男。画里的孩子都是哭的,流着大滴大滴的眼泪。
Kim带孩子去咨询心理医生。看着三个谨小慎微的孩子,Kim一遍遍祈祷,家暴一幕幕不要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
“在国外,即使是让孩子目睹暴力发生都被算作犯罪。”中国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秀华说。
北京多位法律人士表示,虽然《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都对“禁止家庭暴力”做出了明确规定,但相关规定分散在不同的法律法规之中,相互之间缺乏有效衔接,造成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许多法律无法落到实处。
家暴的继承
受害者多成施害者
5月24日,“家庭暴力直接服务者能力建设”研讨班在京举行,台湾国立中正大学犯罪防治系副教授林明杰向大陆家暴一线工作者做报告。
“立法对反家暴工作非常重要,比如我们想对施暴者进行帮助辅导,如果对方拒绝,那就完全没法进行。”这名台湾地区反家暴领域的资深专家说,在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之前,台湾地区的反家暴工作也面临很多困境。如今台湾有专门的法律规定,学校、邻居、以及医院在发现儿童遭受家暴后,都必须向有关部门积极报告。有专门负责家暴干预工作的警察,如果施暴者不接受辅导,警察可以采取相应的惩戒措施。
据了解,北京目前尚没有专门负责庇护家暴儿童的场所。在“家庭暴力直接服务者能力建设”研讨会上,已试行妇女儿童庇护中心省市的反家暴工作者透露,庇护中心接待的求助多来自受暴妇女,“没有儿童求助。”
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介绍,在纽约有100多个专业儿童福利机构。当儿童受到家暴,很快会有专业机构介入,让孩子进入机构予以保护。在大陆只能找110的民警解决问题,民警往往只对家长进行教育,孩子仍然会被送回家中,继续遭受家庭暴力。
今年年初,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表示,反家庭暴力立法已列入2012年立法工作计划。
儿童节当天,小正印伸出布满刀疤的手拉着记者,“阿姨,你好黑呀。我也好黑,可我哥哥白,像牛奶一样白。”他还不知道,哥哥已离开人世。
即将研究生毕业的刘富芝很担心,辅导结束后,嘉嘉可能又重回到低着脑袋,紧抱双臂。
“现在我爸不敢打我了,”张江骄傲地告诉于秀华,最近一次,父亲酒他和他争吵,他毫不费力地将父亲摔在床上。
这正是反家暴项目负责人侯志明担心的,在暴力家庭成长的孩子普遍多会继承暴力倾向,使家庭暴力出现代际传承,“从小挨打容易让孩子错误地认为,暴力是合理的,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