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隐秘市场的不完全报告
全国每年有多少孩子被拐卖?即便是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也未能在微博中给予网友确切的数字答复。
但在昆明官渡区双桥村,大量被拐走孩子的家长们结成联盟,细致而悲伤地记录着自2000年开始,当地丢失孩子的名单:截至2010年8月,仅在昆明市的“城中村”内,就共有222个孩子失踪。
55岁的陈育信,就是这些家长之一。12年前,他5岁的儿子,在家门口失踪。
为了找回心肝宝贝,老陈曾深夜跑到大街上,挨个掀开下水道井盖查看,儿子是不是掉里面了?他甚至将自己眼中的“嫌疑人”关在自家,亲自动手审问。即便后来因非法拘禁获刑两年半,老陈也不改用余生去找寻儿子的信念。
还有更多的遗失了孩子的家长们,一直不敢更换电话、不敢搬家换地方住。他们担心,如果孩子终有一天回来了,会找不到回家的路……
同样的孩子,在父母身前被视为宝贝,但一旦被拐走,就会成为人贩子眼中的“货”。这其中,一岁半以下的幼童称为“小货”,一岁半以上的称为“大货”。
幼小而可怜的婴孩,被人贩子们视为商品,层层倒手、加价牟利。越来越成熟的贩卖链条,也越来越恐怖:跨省交易,最快甚至只需3小时。
贩童链条的终端,是因各异原因需要子嗣的买家,他们搂紧怀中尚不经事的孩子,一脸爱怜,觉得自己花钱买孩子的买卖很“值”。
这些最终在贩婴链条中画上句点的买家,用自我安慰来抚平心中的隐忧,时间久了,他们不仅没有觉察到罪责,而是自认在行善。
一个个专业化的拐卖儿童网络早已形成———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每天都有孩子面临着“回不了家”的危险。然而,如何找到有效方法,避免、消除这样的危险,依然是全社会都在面临的严峻挑战。
昆明“城中村”:200多个孩子丢失的黑洞
12年后,55岁的陈育信仍清楚记得儿子帅帅被拐走时的年龄:5岁零26天。“如果在身边长到现在,个子可能比我还高了吧。”个头不高的老陈把手放在自己前额,比划道。但没有如果。陈育信也不是唯一丢失了宝贝孩子的家长。一份失子家长们手中的失踪儿童名单显示,从2000年开始,截至2010年8月份,昆明市官渡区和西山区的“城中村”内,共有222个孩子失踪,他们几乎全部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
352个名字
陈育信唯一的宝贝儿子陈帅帅丢了。
2001年的一天,一个陌生人在家门口骗走正在和小伙伴玩耍的帅帅,说是给“买玩具枪”。从那以后,老陈就再没见过儿子。到现在老陈仍清楚记得,当时帅帅正好出生5年零26天。
有了帅帅那年,陈育信已年近四十,并有了两个闺女。又是男丁且又排行最小的帅帅,被老陈视作命根儿。
帅帅一岁的时候,母亲因肺癌去世,陈育信既当爹又当妈,拉扯三个孩子过日子。
孩子丢了之后,陈育信发疯一样地找,通知了所有能帮忙的人,连夜分头到飞机场、火车站、汽车站……所有可能的地方都找遍了,数万张寻人启事也贴遍了昆明大街小巷,甚至承诺悬赏10万元找知情人,却始终不见儿子的踪影。连着几天睡不着觉,他深夜跑到大街上挨个去揭下水井盖,他担心孩子掉到里边。
12年来,苦苦寻子的陈育信脸上很少露出笑容,过多的悲痛让55岁的他显得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
事情发生在昆明市官渡区双桥村,一个“城中村”。多年来,相似的故事在这里重复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