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施丽时,女孩已从朋友那里得知“何林”被抓的消息,很平静。施丽对“何林”的了解,除了“重庆人、领养的”之外,“何林”还曾告诉她,他上学时成绩很好,可惜家里没钱,高中没上完就外出打工了,曾去过好多地方。
施丽回忆,“何林”是她4月初去购物中心找一个朋友时认识的。熟识之后,何林便通过短信向她表白。“他是重庆人,我想着太远了,当时就拒绝了他。”但是,随后的日子里,“何林”向她展开了猛烈的爱情攻势,每天频繁地发短信、打电话,短信都是“何林”自己写的情诗,这让施丽觉得有些盛情难却,于是答应他,先从普通朋友做起。
“何林”的爱情攻势也有过短暂的停顿。10多天前,施丽给“何林”打了一个电话,向他借篮球。在这通电话之前,两人已有近一个月没联系了。“因为没有真正在乎过,所以他的短信我一般看完就删了,即便是他不出事,我也觉得我们不可能。他的好我说不出来,但我觉得他不是坏人。”施丽说。
情诗不断
虽然袁静写的情诗不被人理解,“看完就忘”,但大家发现这个年轻人颇有才,文采很好。
袁静写情诗,不仅施丽知道,几乎他周围的所有人都知道。他被警方带走的那一刻,让警察帮忙拿走了一个笔记本。经警方证实,上面的内容大多与案件无关,多是他写的一些情诗。
正如袁静对舍友说的,他是一个“在感情上很失败的男人”。想来写情诗或许是他对爱情的一种寄托。在人们的印象中,袁静爱好很多,比如喜欢抽烟,而且只抽6块钱一包的烟,没钱买烟就找门卫要;喜欢下棋,经常和段兆福,还有周爱珍的父亲对弈,但经常输;他喜欢喝酒,常常买几瓶啤酒回宿舍,陈光祖泡了梅子酒,他也经常去讨一小杯来喝。袁静喜欢篮球,每次休息日都会约几个同事出去打球。他平时喜欢宅在宿舍,偶尔也出门逛逛,但都是天黑之前回来。
袁静写情诗,是令大家津津乐道的一个爱好。他喜欢用手机编写,如果有得意之作,还会拿给周爱珍看。周爱珍对这个年轻人的情诗并没多大兴趣,随便看一眼就忘了。但周爱珍发现,这个年轻人的文采的确很好。那些诗,袁静偶尔也会拿给同事看,大家的反应也都是“看完就忘”。唯一一首令人印象深刻一点的,是一首关于“下雨了”的诗——因为袁静拿它来展示的当天确实下了雨。
袁静之前的同事何晓艳说,她与袁静之间的交谈,一般仅限于“你今天卖了多少,我卖了多少”。偶尔袁静会在她的面前讲几句英语,很喜欢自己写点东西,看起来很有学识。事发后,何晓艳在网上一查,才得知这个人的故事。“真是让我很吃惊!”
40多岁的陈滢在购物中心工作了两年,袁静平时见到她,都称她为“大姐”,这让陈滢对他颇有好感。袁静经常在店里看一些精装版的《读者》之类的杂志,陈滢也比较感兴趣,还曾向他借过书。她也经常见袁静写一些东西,甚至觉得这个人在购物中心打工是“怀才不遇”,应该在外好好打拼。“他的心胸太狭隘了,如果心胸宽广一些,可能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可惜。”
参与此次抓捕的永平县公安局警员透露,袁静被抓获的当晚,贵州警方就在永平县公安局对他进行了7个小时的审讯。据透露,袁静有一个花50元钱买来的假身份证,照片与被抓时的形象有一定差异。再加上他杜撰种种细节用来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可以推断,此人有较强的反侦查能力。这也是袁静作案后能潜逃1年多的重要原因。
审讯期间,袁静的表现非常镇静,很配合警方的工作。他似乎也明白了,逃亡的日子终有一天要结束。(都市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