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时装日本浪潮的设计师和掌门人。他以简洁而富有韵味、线条流畅、反时尚的设计风格而著称,以男装见长。1966年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法学部,1969年毕业于文化服装学院设计科,1972年成立自己的股份有限公司,并在东京、巴黎、纽约服装节上发布作品,1999年荣获第18届CFDA国际大奖,之后担任《Dolls》等多部影视作品的服装设计;被授予法兰西共和国国家功劳勋章(2005年),英国王立艺术协会名誉皇家设计师勋章(2006年),法兰西共和国艺术文化勋章、司令勋章(2011年),伦敦艺术大学名誉博士(2008年);出版《TALKING TO MYSELF》(2002年),《MY DEAR BOMB》(2011年)。
我是母亲一个人带大的,而且家里很穷,虽然我感激这样的境遇,但在我内心深处女性的形象却歪曲了,爱和憎恨并存在我的心中。女性从正面过来,我不能正视,我必须错开视线,而她背冲着我走过去的时候,我反而想让她停下,所以我在设计服装的时候,非常注重这个背影。
——山本耀司
3月28日,日本时装设计大师山本耀司莅临如意·2012中国服装论坛。据称,主办方经过5年不遗余力的邀请,终于得以让大师登门,在论坛中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作为论坛的协办媒体,本报对山本耀司进行了专访。抛开所有的头衔,这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
和其它老人相比,山本耀司最大的特点是“酷”。一身黑衣、烟不离手,长发以及标志性的胡子已经开始发白,但依旧坚定地保持着对时尚和潮流的不妥协。因为他的不妥协,一直在时尚圈饱受争议,周围一直围绕着反对的声音,而山本耀司却说,正是反对的声音让他走到了今天,但获得了勋章后却发现没有可发挥一技之长的地方了,“有人管我叫做大师,之后我突然就迷失了方向,我不知道我该做什么了……”
在现实世界里,他特立独行的思想充满了哲学韵味,也充满了矛盾。他的品牌有众多波折,也没有像其他的“大师”那样拥有财富,有人觉得他并不成功,但在他自己看来,他的成功和普通人不一样——他自觉已经获得了成功,这种成功在于:通过服装表现出了自己的意见。
设计与生意 我从未创作过流行的东西
新京报:你的设计被称作是“无国界无民族差别”的设计,你如何理解?
山本耀司:我不喜欢流行,也不喜欢总提保护传统文化之类。保持民族特色是一种保守的做法,我希望能打破它们。吸收全世界各种地方的文化,做自己想做的设计。
新京报:在时尚界工作,你却很反感流行、时尚,这是为什么呢?
山本耀司:很多人认为时尚就是流行,这个季节流行的就是时尚,大家都这么误解。我本人从来没有创作过流行的东西,我对于流行一直都是采取反对的态度,我是反流行、反时尚的人。所以自然而然,我从没走过时尚的阳光大道,而是走独木桥,也就是说,我不可能有一个很大的市场,不可能有让人愉快的销售额,自己生产的服装,在一个季节里能够卖出去一部分,为下一季的时装买面料,能够向相关工作人员发工资,对我来说,只要能够维持运转就可以了。
新京报:你是个喜欢做减法的人,设计上如此,生活上也如此?
山本耀司:确实,我在生活方面是一个做减法的人,比如说我只要有一个学生住的宿舍,有一张床,所有的工作都可以在床上完成,比如说上面有电视,能够看书,能够抽烟,能够喝水,这种生活对我来说是一种理想的生活,如果对这些地方厌烦了,我可能只要有一个包就能够搬走。说得小一点是一种习惯,说得大一点是一种思想、思维方式。但是我本人并不仅仅是一个做减法的设计师,设计师是艺术家,对当今大家认为美的东西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这是艺术家的使命所在,我现在仍坚信这一点,并在此前提下做我的工作。作为结果,这是一种叛逆,通过叛逆来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是艺术家的宿命,或者是理想的艺术家的状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你不得不做那种出格的东西,因为你要对现实产生疑问,在此基础之上去创造发表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