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山收藏 > 四海宾朋

陈丹青:中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美术馆

2013-01-14 17:43:37 来源:

  这是一个寒冷的清晨,正在为新年的一系列展览做紧张部署的罗一平,会议刚一结束,就在办公室接受了收藏周刊的专访。他说,“中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美术馆”这话不偏激,现在很多美术馆的确变成了出租场地的展览馆。据其介绍,广东美术馆一年的收藏经费仅为900万元,用起来很不宽裕。采访快结束时,罗一平把刚才会上讨论的规划表拿过来,指着其中一个展览说:“这里还需要一百多万,我还不知道去哪里找。”

  谈藏品

  美术馆的灵魂是收藏,很多年来中国忽略掉了这一块

  收藏周刊:陈丹青曾说,中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美术馆,很多美术馆更像出租场地的展览馆。您怎样看待他的观点?

  罗一平:陈丹青讲的是有道理的,我并不认为他讲得偏激。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美术馆应该叫做美术博物馆。它的前提是必须有丰富的藏品,这些藏品决定着美术馆的学术高度,对藏品的研究则决定着美术馆学术视野的广度和深度。一个美术馆的根基和灵魂是收藏与藏品。中国的美术馆在很多年来忽略掉了这一块,成为了一个以场地和作品展出为主体的美术馆。值得一提的是,策展人制度正在使美术馆慢慢走出这一模式,开始有了一种思想和学术的注入,中国的美术馆也在这个层面上开始了和国际的接轨。

  收藏周刊:现在的美术馆对藏品的拥有和研究水平如何?

  罗一平:对藏品的运用和研究,目前还是美术馆的弱项。这首先是认识问题,长期以来的认识不足导致对藏品的收购、珍藏重视不够。20世纪90年代,广东美术馆的藏品经费在全国来说还是可以的,有了七百万元的一次性专项资金,这也使得我们有引以为豪的收藏建树,目前有三万件(套)的藏品。

  谈参与

  现在全民艺术欣赏的氛围还不够

  收藏周刊:上面您谈了如何用好资金来增加藏品,那么在展览方面又是怎么做的呢?

  罗一平:目前来说,我们对于藏品的展览还是放在一个次要的位置上,藏品还是以研究为主。和全国其他美术馆一样,藏品展我们也做得不够。

  收藏周刊:广东美术馆把藏品展放在次要位置,那么,主要的展览有哪些?

  罗一平:名人展和推新人展。比如这一年我们就有何多苓展、李小可[微博]展、梅墨生展等,这些都是重要的人物。我们给予一部分的资金给这些艺术家,进行有偿收藏。对于有潜力的新人,我们也会用心做展览。通过展览和媒体报道,他们的学术价值会被发现,市场价位会变高。

  收藏周刊:据我们的调查,民众对美术馆的操作还有不太满意的地方,比如如何实现更全面更深入的互动。您如何看民众的这种要求与期待?

  罗一平:美术馆是纳税人投资的,理应尊重纳税人的意愿与需要,坚持为人民为公众服务。具体到广东美术馆,一直很注重这一理念,但由于全民艺术欣赏的氛围还不够,艺术修养的底子和西方比相对薄弱,做起来难度就很大。据粗略估计,每年来美术馆参观的人数到20多万人次,这个数字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编辑:苏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