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张福秦 宁启波)7月7日,商洛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张晓建一行轻车简从,深入镇安县灵龙镇界河村调研包村扶贫工作,指思路、出点子,转观念、变做法,强信心、调结构。
界河村是中级法院的包扶村。该村东与山阳县接壤,北与柞水县相连。地处偏远,自然条件较差,是镇安县重点贫困村之一。市扶贫包村文件下发后,中级法院及时成立了包扶工作领导机构,结合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后组织法官干警40多人多次深入该村进行实地调查和形势政策宣讲,并根据该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轻重缓急,研究制定中级法院包扶工作三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一行先后来到贫困户王桥、范声西、范声林和刘远宏家中,详细询问贫困户的经济来源、家庭成员构成、目前的主要困难等情况,并召开界河村包扶工作座谈会。在认真听取镇村工作汇报的基础上,围绕该村急需解决的河堤、道路、饮水和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张晓建强调,一是充分运用政策,把国家的扶贫政策用足用活。二是掌握致富技能。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进行文化扶贫培训。市中院提供力所能及的物力智力支持。三是了解产业方向。进一步搞好村情调查,明晰发展思路,确定包扶重点,落实责任措施。从当地实际出发,市场需求是什么,立足当地,立足实际,当地适合发展什么,不适合发展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四是拓宽信息渠道。充分利用网络等信息资源,收集致富信息。五是增强脱贫信心。以点带面,发展产业,走出大山看外界。力争每年为村上办成几件实事好事,真正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包村扶贫带来的实实在在成效。镇村两级要及时做好与有关部门的衔接沟通,确保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同时,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坚定信心,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真抓实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