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卫生运动,是由政府组织,群众参与,旨在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预防和减少疾病,提高社会综合卫生水平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社会性、群众性卫生活动。
爱国卫生运动是我们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卫生运动起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长岗乡调查》一文中首次提出“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1952年,毛泽东号召“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并参与活动,还把这项活动称之为“爱国卫生运动”。1989年,国务院把每年4月定为“爱国卫生月”。
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爱国卫生运动始终以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卫生问题为主要内容,围绕不同时期工作重点,先后开展了“两管五改”(管水、管粪、改水井、改厕所、改畜圈、改炉灶、改造环境等)、“五讲四美”、全国城市卫生检查、卫生城镇创建、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等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
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高度,再次强调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新时期的爱国卫生运动紧紧围绕促进人民身心健康这一主题,通过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农村改水改厕、卫生城镇创建、健康城市建设等活动,改善了城乡环境卫生状况,提高了社会卫生管理水平,对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