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商南县

商南 把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干部的“履职清单”

2025-05-08

来源:商洛之窗 - 商洛日报

  “农业农村局承办21件、住建局17件、水利局13件、交通局12件……”翻开今年的商南县人大代表建议目录,一组组数据勾勒出商南县民生需求的清晰图景,这些数字不仅是各部门的任务清单,更是群众关切的直观映射。
  在商南县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162件承载着24万名群众殷切期盼的代表建议,把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政府的“履职清单”,成为政府工作的“必答题”。这些建议不仅精准标注着民生需求的坐标,更是校准工作精度的标尺、检验服务效能的答卷,生动见证着基层民主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商南的实践。
  “今年的建议呈现出‘三个更加’的鲜明特点。”商南县人大常委会代工委副主任曹海涛介绍,“其一,焦点更加集中,基础设施建设仍是群众关注的核心领域;其二,诉求更加多元,从‘影视教育进校园’到‘智慧康养’,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拓展升级;其三,建议更加精准,代表们会前深入调研,带着翔实数据和可行方案参会,履职能力显著提升。”
  高质量建议的背后,是180名人大代表“千人选一”的责任担当。会前,他们穿梭于田间地头,走访社区企业,用脚步丈量民情,以真心倾听民意。县人大代表谢鹏为完善“老茶园保护改良”建议,走访8个村组,收集200多份调查问卷;县人大代表刘林涛为解决城区电动车充电泊位少的问题,走访10个小区实地调研,详细记录电动车辆状况……这些扎实的调研,让建议真正扎根于群众需求的土壤。
  162件代表建议,就是商南群众交付的“民生考卷”。为交出满意答卷,商南县从责任、沟通、实效三个维度发力,打好监督、问责、长效三张督办牌。
  在办理工作中,从责任维度上,严格落实“三个一”机制:一把手负总责、一套专班推进、一抓到底落实;对涉及多部门的建议,建立“主办单位首问负责制”,杜绝推诿扯皮。沟通维度上,坚持“三必访”原则:办前必访,深入了解代表真实意图;办中必访,与代表共商解决方案;办后必访,开展满意度回访,坚决防止“重答复轻落实”。从实效维度上,分类施策:能立即解决的,3个月内办结;需逐步推进的,制定详细路线图;暂时存在困难的,做好解释说明,并对10件重点建议重点攻坚,打造示范样板。
  督办工作同样不含糊。打出“监督牌”,开展“三查三看”活动——查责任落实,看是否真重视;查办理过程,看是否真用力;查办理结果,看是否真有效,并组织代表集中视察、回访评价,将结果作为追责问责和年终测评的重要依据。亮出“问责牌”,严格执行《商南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办理代表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的暂行办法》,对敷衍应付、拒不落实的承办部门,启动质询、询问等问责程序。用好“长效牌”,建立“建议库”,对反复提出的建议重点攻关;完善“回头看”机制,防止问题反弹;推行“办成一件建议、解决一类问题、完善一项制度”的工作法,以制度保障办理工作常态长效。
  “以前提建议总担心石沉大海,现在提建议,像种庄稼一样,种下去就能看见苗。”连续三届当选县人大代表的袁晓斌感慨道。
  在商南,每一件建议的办理都是温暖的民生实践。这种“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良性互动,让群众真切感受到自己的声音被重视、诉求有回应。每解决一个群众难题,就像在干群之间多铺一块连心砖;每完善一项利民政策,犹如为社会和谐多栽一株遮阴树。当建议从纸面上的文字变为惠民的实事,群众展露笑颜的那一刻,“人民至上”的价值丰碑便在一件件民生实事的积累中逐渐垒砌,为民情怀也在岁月的打磨中愈发闪亮。

  • 相关阅读
  • 商南探索“非遗人才+”模式助力文化传承

      本报讯 (通讯员 朱 月)4月27日,笔者从商南县委组织部获悉:近年来,商南县深入实施“商山英才”计划,以非遗文化传承为切入点,通过“挖掘培育+平台赋能+产业融合”三位一体模式,推动非遗人才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走出了一条文...

    时间:05-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