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詹小庆)“有了固定的摊位,不用东奔西跑,下雨也不怕淋着,心里踏实多了。”“设置便民摊位以后,我们出摊方便,街道更整齐,周边居民也舒心了。”近日,谈起便民摊位的新变化,山阳县城区卖菜的摊主们脸上洋溢着笑容。
  随着“地摊经济”的快速发展,便民摊位已成为小城市“烟火气”的生动注脚,同时也给城区治理带来一定挑战。今年以来,山阳县纪委监委将治理“乱摆摊”问题列入为民办实事内容,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合理疏导、科学管理,按照“便民利民、合理布局、能设尽设”的原则,让流动商贩安心“安家”,既维护市容秩序,也守住城市“烟火气”。
  据了解,山阳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学校、超市、广场周边流动摊贩违规占道经营、乱堆乱放、噪声扰民等问题群众反映较为集中,已成为影响居民生活与城市形象的突出痛点。每日晚间,大量流动摊贩聚集在步行街附近违规摆摊,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尽管社区工作人员多次劝导,但效果始终不理想。
  为推动问题有效解决,山阳县纪委监委主动介入,督促县城管局、市监局、交警大队、城关街道办及相关社区协同联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各责任单位依据职能细化措施,重点整治流动摊贩占道经营、交通阻塞等问题,推动实现文明经营、还路于民。结合道路条件、交通流量与周边环境,县城管局等职能部门在不影响交通和居民正常生活的前提下,科学划定临时摊位区域,明确经营位置、范围与时段,统一施划摊位界限,确保摊点摆放整齐、管理有序。
  在解决“有地方摆”的基础上,县城管局牵头制定了城区摊点管理规范等相关制度,明确经营时间、区域和类别,引导摊贩加强自我管理,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责任。同时,采取随机抽查、鼓励群众随手拍等方式,对摊位区域实施全方位、高频率监管,并通过走访摊主、设置意见箱、开通监督举报电话等途径,广泛收集摊位管理和服务保障方面的问题,确保便民摊位设置合理、管理到位。
  “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将持续发力,从一个个‘小切口’着手,不断深化‘群众点题’监督,用看得见的民生实事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让群众的幸福生活真正可感可及。”山阳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