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从上映之初就走上了与其他卖座大片不同的道路,“负面营销模式”使得它骂声与票房齐飞。
《富春山居图》彻底演变为“事件性电影”。
“中国人看国外大片看得比较腻了,国内的小清新也看腻了。也许需要看一点中国人自己制作的大东西。”干了三年,导演孙健君交出自己制作的“大片”,也在无意间开创了中国电影“负面营销模式”的先河。
一部电影想要获得票房大卖,可以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样把思想与人性感悟做到极致;可以像《阿凡达》一样把技术与特效做到极致;可以像《泰囧》一样把接地气与“笑果”做到极致。当然,也可以像《天机·富春山居图》(以下简称《富春山居图》)一样,把“被吐槽”做到极致。
负面营销只能逞一时之快
电影《富春山居图》首日票房5160万元,创下国产片影史第三,截至6月20日累计票房已过2.8亿元。与高票房相对的是,影片上映后口碑成“差评”一边倒趋势。电影互动网站时光网、豆瓣网评分未超过3分(满分10分),社交网络上各种咆哮体、吐槽体恶评文章层出不穷,部分网友甚至以“看看到底有多烂”为由去看片。至此,《富春山居图》彻底演变为“事件性电影”。“我就想知道这部被无数人骂的电影,究竟是什么模样。”越骂越看的好奇心理驱使部分观众前往影院观看。还有网友戏称“没看过《富春山居图》都没法跟人聊天。”
那冲着这股“审丑”的冲动走进电影院的观众对票房贡献有多大?“这种带动必然有作用,将这种‘不吐不快’的感受在网络上大肆宣传,受影评影响、抱着这种恶作剧心理买票的群体比例会增加。”影院工作人员表示,影片档期好、大牌多,也是高票房的保证。
“影片并没有举行真正意义上的试映场也是原因。”业内人士透露,《富春山居图》在上映前曾给部分院线人士看过半小时的精彩剪辑,迪拜、特工、虐恋等桥段抓人眼球,但并未放映全片。而当半个小时精华打散到122分钟的全片时,看起来就不那么美好了。原上海联和院线副总吴鹤沪称,看过半小时精彩剪辑后,很多同行一致叫好,“当时我就说,如果票房好是这半个小时确定的,但口碑如何还在于另外半小时——故事是否讲得清楚,元素是否融合在一起。”而事实证明,“另外半小时”并非佳品。
“确实有一部分人会去追逐烂片,看烂片寻找自虐,但大部分观众都会变得理性。”美国知名影评人丹尼尔·蒙泰格里说,影片的口碑对于绝大部分好莱坞电影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口碑、好的制作、大牌明星加盟,这些条件的集合,才是影片获得票房好成绩的先决条件。“在早年的好莱坞也会有‘史上第一段吻戏’这类充满噱头、能激起粉丝兴趣的营销手段,但这样的影片只会卖噱头,好奇劲儿一旦过去,观众感觉上当了,此后就不会再买账。”他强调,对于产业发展纯熟的好莱坞而言,这种源自于好奇心的丑陋营销方式只能逞一时之快。
剧本、制作、排期一个都不能少
《富春山居图》毫无逻辑的剧情设计遭到多方诟病。导演孙健君将原因归结于中国电影的舆论环境:“中国对待自己的商业娱乐片,还要重新树立一种新的标准和新的评判方式。这部电影是彻头彻尾的商业娱乐片,娱乐观众,让观众在观影时得到一种新、奇、特、鲜、绝、美的感受,和那种小众的文艺片、艺术片不是一个类型,不应该在一个平台比较。”但这一说法,《泰囧》的导演徐峥却不同意,他觉得电影的判断标准在于故事,而不是有没有披上大片的外壳,“既然已经有如此大的投资,请了好莱坞特效团队,为什么不请一个最牛的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