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投资理财

理财“潜规则”:多赚归银行 亏损买者扛

理财潜规则

2012-08-07 17:36:59

  隐蔽的投资

  张滨(化名)律师一度的工作就是为一家银行发行的银信合作理财产品资金募集阶段的合同签署法律意见书。一段时间之后,张滨觉得有点奇怪,为什么银行从不让他签署为所募集资金的信托投资、交易中的利益主体等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让我签,我也不敢签。”张滨说,因为他不清楚资产配套的具体情况,不敢保证这样的投资交易都是公平的,甚至不敢保证是合法的。

  连专业人士都无法弄清投资的情况,普通投资者更加无从知道。对他们而言,能得到年化收益率5%以上的收益,已经谢天谢地了,弄不好还有亏损的可能。  但专业投资者不难看出,这样“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说明书什么都没有说明:如此宽泛的投资范围,怎么配置?不同配置的收益率怎样确定……这款理财产品的投资对象甚至包括财产权信托计划中的优先级信托单位。而结构化信托是私募基金最常采用的、引导理财资金的方法;其中,绝大多数证券投资结构化信托产品都投资于股票二级市场。

  对于其中的风险如何?一般投资者自然是一头“雾水”。对此,评级机构惠誉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不充分的信息披露是一个严重问题,很少有理财产品在发售说明书中详细写出由哪些资产组成,也没有第三方来证明。

  一款募集规模20亿元的理财产品,60天能为投资者带来怎样的收益?年化收益率最高5.2%,而且有损失本金的风险。

  银行通过发行这样的产品能赚多少钱呢?账面上只有0.13%的销售手续费和资产托管费,但超过5.2%以上的收益部分全部归银行,且基本不承担风险。

  和银行合作的信托公司等获得多少收益?不得而知。

  业内人士透露,在上述理财过程中,银行、信托公司获取的收益最高可达10%以上,且承担的风险远小于投资者。

  融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祚君认为,包括银行、信托公司等在内的上述理财行为,有违反《信托法》精神之嫌。

  神秘的“资金池”

  而且,这种理财资产运作可能达到的最高收益是多少?如果最高收益达到20%,那超过5.2%的部分都归银行是否合理?

  某股份制银行财富管理部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超过约定收益的部分,该行仍将其归入“资金池”中。但利用客户的资金赚来的钱,为什么被归入与客户无关的“资金池”呢?

  近两年来,各家银行都在滚动发行期限不一、收益率各异的理财产品。而募集到的理财资金往往组成资金池。资金池对接的资产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各类债券、票据、信贷资产和信托产品等,不断有资金流入和流出。

  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很多所谓“资金池”是一些银行掩盖违规投资的重要手段。

       首先,银行把很多不同质的资产放入同一个资金池内,造成各笔理财资金风险、期限、收益无法匹配。例如,前文所述理财产品,投资对象包括财产权信托计划中的优先级信托单位、银行承兑汇票和债券、货币市场基金等。但这些资产的信用等级明显不同,收益也相差很大。 银行始终认为理财产品是一种委托关系,“但从严格的法律角度来说,我们认为是一种信托关系。”

  邢成同时指出,在我国资产管理市场主体多元、法律依据多元的“乱象”之下,银行将超出约定收益的部分收归银行,投资者只能无可奈何。因为银行依据的是《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在这个部门规章中,并没有对此有限制性规定。而同样的做法如果放在信托理财中,就是严重违规。

  “从学术探讨中可以认为,银行与投资者之间实质上是信托关系。因此,理财收益中除了银行应得的管理费之外,都应该归投资者所有。”邢成说,在实际操作中,银行对这些问题已经考虑到,并且巧妙地规避了,例如已经在合同中做了约定,投资者在这方面的确比较被动。

  • 相关阅读
  • 十大光伏巨头负债1110亿元 赛维、尚德或将出局

      一边是高额债务压顶,一边是整体市场低迷。笼罩光伏行业的寒意正在进一步加剧。  美国投资机构M axim G roup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最大的10家光伏企业的债务累计已高达175亿美元,约合1110亿元人民币,国内整...

    时间:08-08
  • 生活中理财也能致富 普通人变身富翁“10步走”

      生活理财起初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强迫自己每天存一笔钱到存钱筒里,而这个存钱筒最好是透明的,并每天记录下来。透明的存钱筒是为了让你随时查阅理财的成效,记录是让你养成记账的习惯。当你每日的储蓄随着时间的累...

    时间:08-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