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投资理财

银行理财产品口头承诺不能信 四种产品最好别碰

四种产品最好别碰

2013-01-08 16:16:05

  去年11月中旬,林女士来到长春市一国有股份制银行办理业务,该行正在发售的一款投资期限364天、年化收益率4.7%的理财产品吸引了她的注意。“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只有3%,如果存入五万元,一年的收益率就相差850元。”林女士算了一笔账。

  不过,让林女士不放心的是,这是一款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从字面的意思就可以看出,是不能保证本金安全和收益率的,所以我有些担忧。”

  银行理财经理劝告说:“这款产品已经发售了好几年,每次不但能保证本金的安全,还能取得预期收益率,所以根本不用有啥顾虑,放心购买就是了。”

  禁不住劝说,林女士最终购买了五万元的该款产品。“人家银行的人都说了,通过这么多年的经验,肯定会取得预期的收益率,相信到咱这也不会有啥意外,应该没事的。”林女士自我安慰说。

  据了解,很多人在购买理财产品时都会遇到与林女士相同的情况。即理财经理或销售人员先是提醒客户这是一款非保本浮动收益的产品,然后又会在口头上承诺这类产品到期之后一定会取得预期收益率。

  提醒:要以合同协议中的约定为准

  如果投资者与金融机构因本金损失或是没有达到收益率而对簿公堂,

  法院会以产品说明书及双方签订的合同协议为准,而不会以口头承诺为依据。

  东北证券长春解放大路营业部理财师迟伟欣告诉记者,其实银行的理财经理也是金融机构的营销人员,那么他们向客户推销产品的过程就是一种营销的过程,当然要讲究营销的方式,难免会有夸张的成分,这点并不难理解。

  “虽然口头承诺说理财产品肯定安全可靠,一定能达到预期收益率,但是投资者并不能将此当成购买的依据。说得直白些,口头承诺的收益率并不一定靠谱。”迟伟欣说,如果投资者与金融机构因为本金损失或是没有达到收益率而对簿公堂,法院会以产品说明书及双方签订的合同协议为准,而不是以口头承诺为依据。如果投资者只是一味听从理财经理的意见,而忽略了合同协议中明确写明的“非保本浮动收益”条款,那么即便打官司也不会赢。

  “银行理财产品之所以分为保本保收益、保本浮动收益和非保本浮动收益,完全是依据不同产品间的风险系数决定的。”迟伟欣说,既然银行对各种理财产品进行了不同的设计,就说明这种产品存在本金亏损或者达不到预期收益率的可能。

  所以投资者在购买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时要抱有可能出现亏损的心理准备,不能一心只想着赚钱。

  -当心

  “另类”风险或更高

  以火腿、普洱茶、葡萄酒等为标的的另类理财产品越来越常见。“同传统的金融理财产品相比,另类理财产品的投资风险更大。”理财师李泽文称,金融类理财产品通常有自己的估值体系,可以判断其投资价值和投资风险。而另类理财产品则不同,不论是红酒类还是普洱茶类理财产品都没有完整的估值体系,其业绩表现完全取决于投资标的的市场运行情况。以普洱茶类理财产品为例,如果遇到类似2007年那种价格暴跌,那么这类理财产品肯定会出现较大的亏损。最近一段时间,国内的红酒价格也开始下滑,此时投资红酒类理财产品就要格外小心。

  李泽文认为,另类理财产品并不适合普通投资者,从目前的情况看,较适合两类客户:

  那些对另类产品较了解的人士,他们能及时掌握相关行业的价格变化及走势。

  高净值客户,他们具有较高的抗风险能力,另类理财产品可以满足猎奇心理。

  对于那些有意向购买另类理财产品的投资者,首先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知道收益是如何实现的,例如以“中国好声音”为标的的理财产品,究竟需要通过怎样的运作才能实现半年10%的回报率;另外,对产品的保障情况要有所了解,要知道是否有个人和单位进行担保,是否可以提前赎回,如果产生亏损是否有稳妥的善后事宜等。

  • 相关阅读
  • 银行理财产品门槛超10万

      记者注意到,目前市面上的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门槛大多为10万元以上。据某银行业内人士透露,在十多款能申购的理财产品中,只有两款5万元起购,其余产品的投资起点全都是10万元,甚至100万元。  据统计,截至5月末...

    时间:06-27
  • 银行理财冲“考核时点” 平均收益全面上升

      随着6月底银行半年考核时点的临近,银行“敛钱”战再次打响。记者了解,上周各期限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全面上升。  普益财富统计显示,上周22家银行共发行了104款人民币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

    时间:06-25
  •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有窍门:四招锁定高收益

      降息“靴子”落地之后,银行理财产品再次受到市场的热切关注。尽管收益率下降的情况在短期内尚未出现,但去年大热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行的趋势却似乎已成为市场人士的共识。而如何及时锁定高收益产...

    时间:06-25
  • 高端产品频现巨亏 银行理财专坑“有钱人”?

      “银行新推出理财产品,收益率高达10%,起购价格100万元,仅限高端客户购买,欲购从速。”看到这样的短信,大多数人会郁闷:高收益都被有钱人拿去了。  不过当事者却不领情。昨日,一位高端理财产品...

    时间:03-27
  • 银行理财爆发式增长存三大隐忧

      在昨日举行的“卓越2011年度金融理财排行榜颁奖盛典”上,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表示,银行理财爆发式增长固然感到很可喜,但同时也应该看到隐含着一些问题,比方说银行不是以客户为中心,而...

    时间:01-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