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古代书画
作为金陵八家之首的龚贤,《行书渔歌子卷》北京匡时[微博][微博]秋拍中以280万起拍,1800万落槌高出成交价数倍。泓盛2012秋拍圆满结束,成交额1.97亿元,而在所有专场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倪瓒的大“漏”。12月19日,在上海泓盛2012秋拍“纸杂文献──文物商店海外分店旧藏”专场中,早期名家书画一组(两件)起拍价为100元,最终以575万成交,其中包含一幅小尺寸的倪瓒《乐圃林居图》(56.2×45.5cm)。业内纷纷惊叹,这可是捡了大“漏”。此作起拍价为100元,最终以500万元落槌场内幸运买家,加上佣金高达575万元。按照目前的态势来看,近些年古代书画一直是在平稳中上升的,虽然总成交额无法同当代跟近现代相抗衡,但每年都会有出破亿画作出现的希望。
近年来,古代书画价值提升的速度令人震惊。但是美术史上不很著名或稍有争议的作品在拍场上仍然不得宠,即使成交,价格也偏低。价格两极分化严重,这种现象和2004年相同。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在以往被买家忽视的一些有艺术价值的古代佚名作品,因为无款无名无处核查,即使品相完好历史久远也难获藏者青睐,但是近年来此种现象得到市场及时纠正,买家开始关注此类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同样高远的古代书画作品。
8:熊猫币
2012年,适逢熊猫币发行三十周年,上海泓盛远赴美国拜访了Martin Weiss,并在四大经销商(美国熊猫公司、美国MTB、日本泰星、新加坡泰星)的鼎力支持下,将于秋拍之际推出“美国熊猫公司前总裁Martin Weiss专场拍卖”,呈现一场前所未有的金银币盛典。熊猫币三十周年”的专题策划以及书画版块众多专题的开设,显示出泓盛不囿现状,勇于创新的精神。其中熊猫币184枚仅流拍8枚,成交率95.65%,成交额996万元。书画中开设的藏家专题,由于拍品流传有序,品相上乘,大多如数拍出。
熊猫币投资者认为,现在银行的年利率只有3.5%,而熊猫金币每年都有10%左右的涨幅,投资熊猫币的收益比存钱在银行划算多了。业内专家认为,短线来看,熊猫30周年金银币市场价格的涨跌,要看货源的供应情况。但从长线看,整个钱币市场行情的强弱,是影响熊猫30周年金银币市场表现的关键因素。“熊猫金币发行30周年金银纪念币”之所以能够逆势上涨,某投资银行经理分析:首先是熊猫金银币本身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国内外粉丝众多;其次是由于近大半年时间钱币市场行情一直处于下跌调整过程之中,新品种的面世价格价格不可能像以往牛市氛围浓郁时过分的高开,适当的面世价格使得熊猫金币发行30周年金银纪念币的市场成交比较好,与其他金银纪念币品种低迷的现状形成了反差;第三是货源的因素,部分熊猫金币发行30周年金银纪念币的货源无法及时全部投入市场供应,也是熊猫金币发行30周年金银纪念币的市场价格能够企稳上涨的原因。
9:名人信札
信札这样纤秀的“小文玩”,越千年历史看,一直是士大夫阶层文化修养的标志之一。在不久前的中国,信札也是知识分子表达思想感情、进行文化交流最普遍的方式。当代文化名人信札,存世量本不算小。可惜,文革期间,杂书旧信一度成为“重要政治性”证物。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很多人家撕的烧的一大箩。浩劫过后,老辈们的遗墨已是残山剩水了。另一种收藏观念是特别注重内容,视为学术研究档案的重要依据。信札,往往是信手拈来的。书者的文学功底,在这等小品中,往往有不寻常的显现。比如沈从文的诗,就常写在给友人的信札中,而很少发表。再如聂绀弩、荒芜、杨宪益、俞平伯的诗作,在信札中也常可见到与刊出物不同的面目。曾在一个偶然的机缘下,见到一通文学前辈吴世昌的信札。信中谈到其家乡学者张宗祥,有诗千首,无人出版的情况,认为张是“大家”,“非同小可”,憾“今之中青年或不知其久。”吴世昌在此信中还写到:“张诗的内容,写清末民初政治及社会情况,可作诗史读也。”,表达出一种学术性观点,读来发人深省。其实,纤薄的几张纸里,还藏着前人、旧世那些正史中难以见到的真实。因为写信者在面对亲朋时,较少顾忌,故而内容的可信度极高。即便是残存的只字片语,也能映出时代的许多侧影。当代文人名人信札里的时事评论、学术交流,甚至是彼此情谊,都是研究近现代中国文学史的佐证之物。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当代文人内心世界的流露,多是十分隐晦的。惟有信札,事无巨细,信手挥翰,或许是最随意、最自然不过的倾诉了。2012年12月6日,北京匡时2012秋拍“南长街54号藏梁氏档案”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槌,经过三小时激烈的竞价,最终以6709万元总成交额收槌,成交率百分之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