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光大证券只被限制股指期货开仓,没有被限制ETF套利交易。
业内猜测:光大证券是否在昨日继续通过大举换购ETF后卖出,变相实现卖股票?
光大证券事件持续发酵。昨日光大证券发布公告称,暂时不会卖出上周五所买股票,期指空单将自主平仓,与此同时,中金所对光大证券自营业务股指期货交易采取限制开仓措施。但均未涉及此次乌龙事件的“主角”之一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套利交易业务。
据悉,上周日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通报该事件时表示,上海证监局决定先行对光大证券采取行政监管措施,暂停相关业务。
事实上,此次光大证券乌龙事件所涉及的业务主要是ETF套利交易和股指期货做空。从目前公开信息来看,光大证券只被限制股指期货开仓,而没有被限制ETF套利交易,引发业内猜测:光大证券是否在昨日继续通过大举换购ETF后卖出,变相实现卖股票?
据此前公告显示,光大证券在8月16日下午将18.5亿元股票转化为两大ETF后以18.9亿元价格卖出,而当日下午这两大ETF的总成交量只有25亿元左右,光大证券ETF卖出的占比高达75%。
证券时报记者从光大证券交易的某ETF所在基金公司获悉,他们截至昨晚发稿时并没有接到来自证监会和交易所的暂停光大证券自营ETF套利交易的通知,昨日是否有光大证券通过他们的ETF换购卖出股票也不能及时得知,最快也要等昨晚结算完成后才能获知相关信息。
此外,光大证券还同时是上证50ETF(行情 股吧 买卖点)、上证180ETF(行情 股吧 买卖点)等多只ETF的一级交易商。光大证券作为ETF一级交易商可自营或代理非一级交易商会员单位及其他投资者的ETF申购、赎回、交易等相关业务,并且交易费率也有优惠,光大证券能否继续成为这些ETF的一级交易商值得业内关注。
ETF套利交易软件漏洞之谜
ETF套利交易在券商业内已经非常普遍,而第三方开发的套利交易软件更是非常成熟。在前日的公告中,光大证券将罪魁祸首归为交易系统,称是订单生成系统存在的缺陷生成了预期外的订单,而没有设定资金额度的订单执行系统执行了这些订单。那么,光大证券可否公布漏洞系统的底层代码?到底漏洞产生的机理是怎样的?
所谓ETF套利交易,就是根据一价原则,同一件产品在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价格,通过利用这些价差来获得盈利。比如上证50ETF对应的是上证50指数成份股所组成的一揽子股票组合,组合中各只成份股权重不同,而不同的权重造成了一个兑换比例,投资者可以通过这种比例获得ETF份额,同时这些ETF份额也可以像股票一样在二级市场上交易。
光大证券当天是从股票二级市场购入一揽子股票,按照一定比例兑换成ETF份额,然后在ETF二级市场上卖出份额,这样的前提是一揽子股票价格比ETF价格低,所谓溢价。8月16日上午,套利交易指令已经成交了72.7亿元股票,这说明光大证券正在进行溢价套利,希望用一揽子股票组合兑换ETF份额,并卖出ETF份额,其中卖出了18.5亿元的50ETF、180ETF,尚有近54亿元的误操作股票没有卖出。
某券商金融工程部总监对《第一财经日报》介绍,ETF套利交易的机会时间非常短,往往只有几秒钟,因此对交易系统的要求是交易机会计算得要精准,以及交易执行得要快,由第三方开发的ETF套利软件已经非常成熟,但不排除光大证券为了更好地追求转瞬即逝的交易机会,而自行开发交易系统。
在上述的程式化交易中,有的是系统自动监测交易机会,监测到之后提醒,由人工来决策触发执行,但相关参数、具体程序需要提前编好,因为执行时间极其短暂;也有些交易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自动触发执行的。
国金证券(行情 股吧 买卖点)衍生品部原负责人、上海睿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茁对本报表示,系统是由人设置的,即便系统出错,也是因为人为的设置有问题,比如没有对自动生成的订单设置资金限额。
而上述券商金融工程部总监则认为,即便真如证监会的公告所说,没有发现人为的过错,纯粹是交易系统所出的Bug,那么监管部门也需要在核查中了解出错系统的源代码是怎样的,并向公众告知。(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