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投资理财

人民日报海外版:反垄断将使绝大多数外企受益

人民日报海外版:反垄断将使绝大多数外企受益

2014-08-20 05:42: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引资数量月度波动 不能归咎相关调查

  反垄断将使绝大多数外企受益(市场观察)

  美欧日以及东盟等国家和地区对华投资的持续下降引发了市场纷纷议论。日前,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7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FDI)金额为78.1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6.95%。专家指出,数字表现不佳并不能说明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更与近期严格“反垄断”无关。考虑国际经济当前整体结构性因素和中国产业调整的趋势性因素,未来利用外资仍会维持平稳态势,“一律平等”的市场环境也有利于营造外资良好投资环境。

  局部月份波动属正常

  统计显示,前7个月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数有所增加,同比增长1.6%至13249家,但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11.4亿美元,同比下降0.35%。

  与今年前6个月同比增幅2.2%的外商直接投资(FDI)金额不同,7月的FDI比6月下降了近半,如此大幅“跳水”引人关注。专家表示,FDI短期的数据波动都是正常的,尤其是7月赶上了外商的夏季休假期。要判断FDI是否真的有所减少,至少要给予一个比较长时期的观察。

  “在国内加大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吸收外资的数据在个别月份有一些波动是正常的,不足以反映整体的走势,更不能去跟反垄断调查挂钩。”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他指出,中国政府对各类性质的市场主体是一视同仁的,今年利用外资的规模仍将维持稳定平稳的态势,同时质量会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和一些重点鼓励发展的制造业预计比重都会有所提升。

  国外经济不振导致投资收缩

  利用外资情况的变化背后,既有国内投资环境的客观变化等原因,也有外围发达国家经济局势有所改变的影响。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对本报记者解读表示:“首先,去年7月份是我们利用外资连续28个月最高的月份,此次7月同比数据的基数就比较高,因此有所下降也是正常的,这是技术上的原因。第二,从产业链高端来看,欧美日对华投资的下降更多是制造业的回流,欧洲主要是因为自身经济动力不足,投资有所收缩;日本除了中日关系冷淡的原因外,将投资眼光逐渐转向东南亚也是一个因素;美国则在逐步回转曾经转移出去的产业,比如信息技术业、制造业等,这些都是趋势上的原因。同时,从产业链较低端来说,东盟在改革开放初期大量进入到中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在我们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发达的东盟国家开始加紧将投资向欠发达的东盟内部国家进行了转移。但是也并不是所有发达国家都在缩减对华投资,比如这次的数据中可以看到,英国和韩国的对华投资同比增幅还是很高的,达到61.2%和34.6%,看好中国前景、想要在自贸区经验推广前抢滩登陆中国市场的外商企业仍然大量存在。第三,月度的暂时性因素也不能忽视,包括对人民币升值的货币性犹豫、对下一步改革措施的制度性犹豫、对什么时候推广自贸区的时机性犹豫及等待对‘新常态’经济具体解读的假设性犹豫,都对外商投资一时的缩减带来了影响。”

  相比投资逐步缩减的制造业,服务业在外商对华投资中逐渐占据大头位置。在大规模、高耗能的旧的投资空间萎缩的同时,仍在进行中的产业转型升级还没有释放出足够的新的投资空间,也成为FDI减少的原因。

  反垄断也是外资自身诉求

  尽管有声音质疑外商投资减少与近期中国政府在IT、汽车等多个行业开展的反垄断调查相关,但这不过是习惯了“特殊待遇”的外企在面对逐步走向公平、法制的中国市场经济环境所发出的无病呻吟。

  在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看来,把在华外资企业密集受查说成“阴谋”和“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其实是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某些外企抱怨中国投资环境恶化的延续。他表示,反垄断法号称“市场经济宪法”,它的制定与落实有助于改进一国市场秩序,对这个市场上的所有正当经营企业都是好事。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落实反垄断法并用之于在本国国内外资企业、外国企业,既是促进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内容,又事关增进国际公平。

  “市场效率的下降对任何人都是不可持续的发展。因此反垄断不仅仅是保护我们自己的企业,也是保护这些外资企业,这也恰恰是他们展现管理能力、竞争能力的一个机会。外企自身需要调整和适应我们未来长久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规范公平的环境反过来也有利于保障我们的长久引资。”白明认为。记者 宦 佳

  • 相关阅读
  • 中行上半年平均日赚近5亿元 净利润达934亿元

    中国银行昨晚公布的半年报数据显示,该行上半年集团实现净利润934.09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897.24亿元,平均每天赚近5亿,分别同比增长10.97%和11.15%。...

    时间:08-20
  • 美联储或推迟转向紧缩货币政策 更愿对抗通胀

    8月21日至23日,一年一度的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将在美国怀俄明州的旅游胜地杰克逊霍尔举行,此次会议的议题为重估劳动力市场动态。紧绷的劳动力市场这个单一因素不足以表明激进紧缩步伐的必要性,还需要更高的工资增长和更高的通货膨胀。...

    时间:08-20
  • 地方国资改革启动6 .7万亿资本盛宴

    8月18日,广东省国资改革路线图正式出炉。今年7月初,江苏发布《关于全面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设定了江苏国资国企改革的主要目标。上市公司云集的北京刚发布国资国企改革方案,包括中国国贸、大龙地产等数十只北京国企改革概念股便受到了市场的热烈追捧。...

    时间:08-20
  • 央企高管薪酬应政企分开 网友赞顺应民心

    不少网民认为,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的改革是一块硬骨头,应遵循政企分开思路。网民对央企高管薪酬的质疑还包括,高管不是通过合理的绩效考核获得高薪;部分垄断性企业不是通过市场竞争获得经济效益;高管不是通过市场选拔获得职务。...

    时间:08-20
  • 成都设立2亿元科技投资引导资金 助力企业成长

    (记者张文)记者从成都市科技局获悉:为帮助科技企业在初创期吸引社会资金,成都将设立2亿元的“天使投资引导资金”,以阶段参股、跟进投资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科技企业投资,帮助初创期科技企业成长壮大。...

    时间:08-20
  • 法国:管税者逃税引发信任危机

    根据国际腐败监督组织“透明国际”去年底公布的调查结果,90%的法国人认为法国公共部门存在腐败,其中政党腐败最为严重,超过企业、媒体、议会、行政部门和警察。“卡于扎克海外账户丑闻”曝光后,奥朗德去年4月罕见地要求政府所有部长公示个人财产情况,包括银行存款和房产清单。...

    时间:08-20
  • 评论:振兴东北 增强内生动力是关键

    10多年来,东北地区振兴战略取得了重要成效,特别在头几年,东北地区经济增速保持了较好水平。下一步,东北地区的振兴应突出创新的核心地位,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增强内生动力,推动东北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时间:08-20
  • 经济时评:合理定价才能防止国资流失

    如果没有公开透明的定价机制,只能一对一协商,没有参考价格,交易很难判断合理与否。因为过去国企改制曾留下不少教训:由于缺乏细则和有力监管,有些人浑水摸鱼,损公肥私,直接导致了国有资产流失。...

    时间:08-20
  • “绿色腐败”:银杏出厂价几千落地涨成5万元

    业内人士揭秘,规划设计“吹泡泡”是绿化浪费的根源和起点,设计费与工程造价挂钩,设计越奢华、工程造价越高,设计收费越高。...

    时间:08-20
  • 国务院出台意见 :振兴东北再次打出组合拳

    近日,为巩固扩大东北地区振兴发展成果、努力破解发展难题、依靠内生发展推动东北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

    时间:08-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