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投资理财

粮价国际与国内倒挂新常态下粮食发展方式转向哪

2015-01-20 14:56:5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新常态下粮食发展方式转向哪(乡村观察)

  编者按:以粮食产量“十一连增”和农民收入增长“十一连快”为标志,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农业农村经济在高起点上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同时,“三农”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常态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重点是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真正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依靠资源和物质投入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变粮食发展方式,事关粮食安全,事关农民切身利益,必须审慎稳妥、坚定不移地推进。

  战胜旱灾夺丰收,“十一连增”落了听儿

  严重的“卡脖子”旱情曾经让粮食主产区河南的农民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各种抗旱措施到位,最终让河南秋粮丰收有惊无险,农民再次尝到丰收的喜悦。

  河南滑县固阳镇范寨村村民范海林告诉记者,他家的6亩地,去年秋粮实打实收,亩产1300斤,又获丰收了!国家的粮食账本和农民的粮食账本是相通的,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粮食产量数据显示,去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2142亿斤,比上年增加103.2亿斤,增长0.9%。

  大旱之年夺丰收,农田水利功不可没。去年局部地区灾情较重,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受“卡脖旱”,秋粮生产受到影响。据统计,去年1—9月,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24899千公顷,比上年同期减少10041千公顷,下降29%;绝收面积2854千公顷,比上年同期减少400千公顷,下降12%。“卡脖旱”面前,农田水利发挥威力。目前,我国水利对粮食贡献率达到40%以上。2011年到2014年,全国通过实施大中型灌区改造、小农水项目,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近6000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超过9000万亩,新增粮食产能300多亿公斤。

  粮食产量“十一连增”,政策是保障。去年,中央安排的农业“四补贴”力度不断加大,农民种粮热情高涨。中央财政下拨农作物种粮补贴资金214.45亿元,实现了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全国覆盖。为了让农民种粮心中有数,中央继续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及早预拨农业“四补贴”,及早发布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继续实施产粮大县奖励政策,进一步调动了多方面粮食生产积极性。国家统计局公告显示,2014年,全国粮食总播种面达16.91亿亩,比上年提升0.7%。

  粮食产量“十一连增”,是亿万农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中央重农抓粮政策发挥作用的结果,是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发挥作用的结果。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曾衍德表示,实现“十一连增”,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有了底气,粮食安全有了底气,经济社会发展有了底气,同时也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造了条件。

  生产粮食,拼资源拼消耗不可持续

  粮食生产,并非高枕无忧。在粮食产量取得“十一连增”的今天,粮食发展方式已经到了不得不转变的时候。

  首先,生产粮食,拼资源拼消耗,已经持续多年,这种生产方式不可持续。事实上,我们用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这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了不起的伟大成就之一。但我们必须看到,为了保吃饭、保供给,我们不得不过度开发农业资源,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学投入品,付出了很大的资源环境代价。

  有关统计表明,我国耕地面积不足全世界一成,却使用了全世界近四成的化肥;我国耕地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过量施用农药化肥保住了产量,对水体和土壤都可能会埋下污染的隐患,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其次,粮食生产面临的资源条件恶化的同时,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要求不断提高。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表示,多年来资源条件已经绷得很紧,农村面源污染、耕地质量下降、地下水超采等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温饱问题解决后,社会公众对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比以前更高。

  另外,困扰粮食生产的各种风险和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务农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问题突出,今后“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已经很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

  区域布局和资源禀赋条件不尽匹配,北粮南运与南水北调并存。粮经饲结构不合理,一些农产品包括粮食库存增加与部分农产品进口增加并存。种养业结合不紧、循环不畅,地力下降与养殖业粪污未能有效利用并存。

  国内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涨,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弱势运行,导致农业比较效益持续走低。而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价格下降,已不同程度低于我国同类产品价格,导致进口持续增加,成本“地板”上升与价格“天花板”下压给我国农业持续发展带来双重挤压。

  粮食生产,拼资源拼消耗,不可持续。应对各种风险和诸多结构性矛盾,粮食生产只用老办法、老套路,同样不可持续。农业部计划司司长叶贞琴表示,如果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我国农业生产包括粮食生产将难以为继,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也终将落空。

  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

  转变粮食发展方式,刻不容缓。粮食发展方式要转向哪里?

  韩长赋表示,重点是推动粮食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真正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依靠资源和物质投入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当前,粮食生产可由过去的保全部、保所有向保重点、保口粮转变,这为粮食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和资源空间。

  要稳定粮食产量,保障粮食供应。

  因为,如何对待粮食产量是转变粮食发展方式的关键。这里,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经过这么多年的稳农抓粮,粮食生产获得了“十一连增”,现在的粮食产量1.2万多亿斤,是多了,还是少了?是供应基本平衡,还是供应紧平衡?

  农业部门给出了一个基本判断,粮食自给率在95%以上,粮食供应处于紧平衡状态。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判断,转变粮食发展方式,必须要稳定粮食产量,保障粮食供应。韩长赋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表示,明年要千方百计使粮食产量稳定在1.1万亿斤。

  在保障数量这个问题上,提升粮食产能是根本。有产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才有基础。要坚持“一稳两保”,就是粮食播种面积特别是谷物播种面积要总体稳定,要加大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保护调动好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和主产区重农抓粮积极性。同时,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动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

  要提高粮食质量,提高粮食的营养性和安全水平。

  应该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我们的粮食生产,更多的是把精力放在粮食产量上。现在,粮食产量问题基本解决,进一步提高粮食的营养性和安全水平,就成为新的迫切任务。大力推进科技兴农,通过提高种业水平,降低农药使用,就可以极大地提高粮食的营养性和安全水平。粮食一枝花,科技是保障。事实上,这枝花里,既有粮食的营养水平,质量水平,同样也有数量水平。

  曾衍德说,转方式,不能越过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转方式,要更加注重粮食产能,挖掘粮食生产新潜力。转方式,决不意味着放松粮食生产,决不能削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粮食决不能出现大滑坡。无论怎么转,怎么调,都决不能把粮食产能调低了,耕地调少了,这是必须坚守的底线。

  • 相关阅读
  • 断粮!进口狗粮猫粮断货两月国产粮价格未见波动

    张小姐一直固定从网上购买进口狗粮“渴望”“福摩”,最近却遍寻无货,在朋友圈里一问才知道,原来很多进口狗粮猫粮都已经缺货一两个月了。资深宠友Kiko支招,可从狗粮的颗粒大小、气味、狗狗食用后的粪便形状、狗粮价格、网购渠道等方面进行分辨。...

    时间:01-20
  • 国内粮价高于国外 托市收购形成粮价倒挂

    “2012年澳大利亚小麦每吨2600~2700元,同年我国国内小麦价格偏高一些,每吨贵200元左右。针对托市收购政策,业内人士指出,应当加快农业保护政策的改革力度,尽快调整粮食收储政策,理顺粮食价格机制。...

    时间:10-20
  • 美国农业大丰收拉低国际粮价

    10月份以来,素有大粮仓之称的美国中西部农业带的玉米和大豆将开始大面积收割。据美国农业部9月的供需报告,全美玉米和大豆的产量预期和单产预期都将达到历史最高。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玉米、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今年的粮食产量过剩也给世界粮食市场一个信号,那就是今年的粮食市场将呈现供大于求的趋势。...

    时间:10-14
  • 粮价有保障 黑龙江启动水稻最低价收购

    “水稻收完,价格从1元6角往下走,现在都跌到1元4角左右了,最低价收购来得太及时了。...

    时间:11-19
  • 世行报告称7月粮价大幅上涨10% 贫困人口受威胁

      华盛顿8月30日,总部位于华盛顿的世界银行30日发布报告说,受美国和东欧地区严重干旱及高温影响,7月份世界粮食价格比前一个月大幅上涨10%,这威胁到贫困人口的生活。  世行当天在其最新的粮价监测报告中说,6...

    时间:08-31
  • 国际粮价上涨对中国影响有限 国内供应有保障

       在黑龙江省八五○农场,几台割晒机在收获水稻。 今年以来,受旱灾等极端天气的影响,美国、俄罗斯等全球粮食主产国玉米、大豆等农作物持续大量减产,导致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数据显示,自今年6月...

    时间:08-30
  • 国际粮价推高饲料价格 生猪养殖户再临盈亏边缘

      “猪肉不涨,饲料价格疯涨,明知今年养猪会亏空,但我们还得喂,你总不可能把喂到一半的猪都给饿死吧。”昨日(7月23日),河南原阳陡门乡养殖户鲁显彬有些无奈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今年...

    时间:07-24
  • 适当提高粮价很有必要

      今天上午10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就“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增产增收”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去年中央财政&ldquo...

    时间:03-09
  • 受国际粮价上涨影响 哈尔滨粮价涨幅创六年最高

      国家统计局哈尔滨调查队昨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份,我市食品价格上涨12.5%。在16类食品中,价格上涨的有15类,涨幅较大的有肉禽及其制品、油脂、干鲜瓜果、粮食、糖。其中,粮食价格涨幅为2005年以来...

    时间:10-17
  • 农业部:中国本轮粮价上涨非因供求变化所致

      “我们认为,这一轮粮食价格的温和上涨,主要不是供求关系变化所产生的,而是由多种复杂的因素构成。”29日,在谈及持续上涨的粮价时,中国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如是说。  据农业部监测,8月份,三种粮...

    时间:09-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