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条型银行卡被盗刷,持卡人即便是能够通过法律途径挽回损失,但这个过程还是给市民带来很多麻烦,杨先生就因为这场官司耽误了不少生意。那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呢?
2011年3月,央行发布《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中国银联也制定了《金融IC卡全面解决方案》,着力推广一种安全性更强的带有芯片的金融IC卡。
2012年6月21日,记者走访了济南市内的多家银行,发现这种金融IC卡还处在试点发行的阶段,并没用进入实质性使用阶段。
除了一家大型银行对公办理外,市民个人能够办理的芯片卡只有一家银行的特定理财金卡和另外一家银行推出的带有投资保险性质的保障卡。这两种卡对于开户金额、储户身份都有严格的限制,办理或是更换金融IC卡的业务现在还没有面向普通市民开放。
既然安全性更高,为什么推广起来遇到如此大的阻力?一位具有20年从业经历的银行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从大的趋势上来讲,金融IC卡是会得到普及的,但目前仍有很多限制因素。
磁条卡的成本大约一块钱,芯片卡的费用要超出20多倍,国有大型银行的卡片发行量动辄上亿张,仅制作卡片就要增加相当大的成本。目前市民都是免费办理磁条卡,推广芯片卡难度很大。
即便是市民愿意缴纳办卡成本,银行内现有的ATM机、多媒体查询机以及柜台内的读卡器,大多只能识别磁条卡,必然要进行升级改造。加上配套的宣传材料发放、规章制度改革和员工业务培训,都是阻碍芯片卡发行的重要原因。
七宗罪之七:闲置银行卡成金融安全隐患
不用的银行卡应如何处理,恐怕许多人为之头疼,大部分的借记卡有小额管理费,所以许多人选择将钱取出后把卡闲置在家,等数月后银行自行销户。然而,就是这样的看起来没用的银行卡却能在网上卖出百元以上的高价。
【案例】
徐涵(化名)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一次“见钱眼开”,竟然惹来了麻烦事。一个月前,徐涵的一位QQ网友“求助”于他,如果手里有闲置的借记卡,可以以70元/张的价格收购。正巧,徐涵有两张借记卡从来没使用过,放着也是放着,不如卖了。“我还是比较信任这位网友的,在网上认识了挺长一段时间,挣了钱还帮了忙,一举两得。这位网友说一个月后我到银行挂失就好,不会用做非法交易。”徐涵告诉记者。前两天,徐涵惦记着这件事,一个月期满后赶紧到银行网点办理挂失,结果发现一张卡中多出了1000元钱。
这钱到底是谁汇进去的?是不是涉嫌什么违法交易?会不会影响到自己?一连串的疑问让徐涵很是焦虑。
“收卡的那位网友得知还有1000元在卡里,一直催我还钱。我莫名感觉到有些害怕,即便是还了1000元钱,后来还会有麻烦找上门来吗?”尽管事件还没有结束,但徐涵却陷入了无尽的担忧之中。
【点评】
虽然卡贩子们一再声明收购的卡片不会用来从事非法用途,但是广东经天律师事务所律师郑名伟告诉记者,从以往的相关案件来看,卡贩子多数属于中介,而真正的买卡人一般都用来洗钱等非法活动。
收购银行卡的行为是否触犯相关法律?郑名伟解释道,收购银行卡属于违法行为,不仅泄露了卡主的个人信息,更重要的是一旦不法分子用收购来的卡片进行诈骗、洗钱、内幕交易等,后果可想而知。(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