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线刚满月就遇到了双十一大考,中国移动天猫旗舰店负责人袁中伟告诉记者,目前已经开始考虑专门针对电商平台制作一些差异化产品,“国有企业将整个运作流程、结构从线下往线上联动,阵痛不少。比如双十一期间天猫要求提供公司领导的卡通头像,时限两天,但按我们的流程,向总公司上报请示需要一定时间。”袁中伟说。
“一招鲜”,行业低智?
“又是一年双十一,我几乎没有看到电商有所长进。”知名IT博主唐小唐在他最新的博文里这样写道,“几家电商的营销仍然处在低级阶段,广告翻来覆去就是一味强调价格低,但得屌丝者真的就得天下吗?要知道竞争从来都是马拉松而不是100米。”
脉冲式前进,这是电商业内观察人士用来形容双十一的词汇。在他们看来,这并非一种健康的电商生态。双十一的疯狂,从某种程度上说,反映的是整个电商行业的空洞。无论是一个平台还是一个公司,能够持续发展的前提都是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
“除了那些同质化的无以复加的基础消费品外,消费者最终更加敏感的不仅是价格,还有价值。”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莫岱青分析称,经过这几年双十一的洗礼,消费者会慢慢产生免疫,未来购买时会越来越理性。
数据显示,电商行业的红利期确实正从顶峰逐渐衰退。虽然消费者确实具有购买需求,但在平滑的销售曲线上拱出一个波峰,已经是在透支电子商务的能力。
“我们在今年618电商大战时做过统计,5天之内消费者人数急剧增加,成交量也节节攀升,取得了良好的战果。但是在后来7、8两个月内,消费人数连续下降了30%,成交量也明显下降。这种现象说明消费者的需求相对稳定,加上越来越强的合理消费的观念,消费者不会再像以往那么疯狂。”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网络推广营销中心负责人表示。
“促销日令人咂舌的销售额并不能掩盖行业的低智。与之相反的,国外知名电商宣传和执行的焦点几乎都是如何提高用户体验。”唐小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