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个月没有动静的北京住宅土地市场终于迎来成交,一周内5宗地的出让规模颇为可观。但仔细审视,低溢价、低烈度不仅成为这一阶段土地市场的主流,且这股“冷风”还可能影响到下一阶段将要出让的部分“明星”地块。
5地块入市
最高溢价难过30%
7月17日,北京土地市场继该周以低溢价出让两宗土地之后,又迎来第二次土地招拍挂。不出所料的是,当日拍卖的3宗地块均以低溢价率和低竞争烈度波澜不惊地出让。
当日首先拍卖的是房山良乡高教园区17-02-03、17-02-06地块,共有7家企业参与了现场竞拍,但竞争场面并不激烈,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了未举牌的现象。最终,首创以18.1亿元的价格竞得了该地块,溢价率不足30%。
当日另两宗土地的竞拍更为“冷清”:石景山八角第二水泥管厂1612-034、1612-042地块,直接以底价15.8亿元成交;另一宗昌平南邵镇0303-16地块,世纪华盛经过5轮举牌以1.56亿元拍得了该地块。
7月14日出让的两宗地块的拍卖同样是“冷风劲吹”。3家企业参与竞价昌平区沙河镇地块,分别是融创中国、北科建旗下的瑞坤置业、首开万科金地联合体。最终该地块被北科建以23.3亿元竞得,溢价率仅5.9%。
而7月14日出让的另一宗土地顺义新城第21街区的地块,被认为是昔日大名鼎鼎的“大龙地王”的一部分。“大龙地王”曾经在2009年创下北京单价、总价纪录,后因企业未及时缴纳土地出让金而被退回。2013年曾分割后再次入市,但又遭叫停。这块被认为升值潜力巨大的地块,也仅仅吸引了4家房企竞拍。经过26轮竞价,最终被鲁能地产以29.3亿元拿下,溢价率仅为13.57%。
“低溢价”
只是“看上去很冷”
“评估成交价位是否合理不能只看溢价率,还要审视地块本身的起始价格。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两块地卖得并不算低。”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对记者表示,“由鲁能竞得的顺义新城第21街区地块,起始楼面价就达24888元/平方米。成交溢价率虽低,但价值已经在土地的起始价格中得以体现”。
虽然参与这5宗地竞价的房企并不多,但到场观战的房企却非常多,土地交易大厅里一度人满为患,场面绝不冷清。这充分说明了众多企业还是对新出的地块兴趣浓厚。
“看不清未来的市场形势,因此不敢贸然高价拿地。”一位房企的高层这样告诉记者,但他同时认为,由于开发商对于北京楼市的长期信心仍然充足,因此“下半年土地市场中,一些位置、规划、出让条件好的地块仍有望顺利乃至高溢价出让。”
未来“明星地块”
关键看成色
尽管业内认为目前的土地低溢价率出让并没有导致地块价值被低估,但毕竟整个土地市场的温度和上半年有较大差距,即将于近期出让的部分热点地块的走势备受关注。
其中有代表性的当属华嘉胡同地块。7月17日,华嘉胡同地块恢复挂牌出让,挂牌竞价起始时间为8月6日。
这块原定于今年2月出让的地块起始价为35.5亿元,测算起始楼面价约30200元/平方米。如果按溢价率50%计算,将是近期总价和单价新纪录的有利竞争者。
另外,7月15日起接受挂牌竞价的孙河北甸西村地块也是业界关注的焦点,该地块起拍价46亿元,出让总面积约34万平方米,不剔除保障房建设面积的起拍楼面价达28000元/平方米,预计成交价可能将达68亿元,或会成为年内无争议的总价纪录创造者。
郭毅表示,尽管目前土地市场、楼市都比较冷清,但这些“明星地块”仍受到企业青睐。同时,普遍不理想的半年业绩,对企业拿地影响也有限,原因是房企并不差钱。“近几个月,国内银根已经有所宽松,央行连续两次定向降准、银监会放宽商业银行存贷比,给市场注入了一定量的流动性。可以说,进入下半年,企业资金面的窘境已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现在对于房企来说资金不是问题,决定是否拿地的根本性原因在市场前景。”
本报记者 胡喆
根据搜房网数据,仅供参考
土地名称
昌平沙河镇
北沙河北侧地块
顺义新城
第21街区地块
石景山八角
第二水泥管厂地块
房山良乡
高教园区地块
昌平南邵镇
文化娱乐用地
规划建设面积
(平方米)
82754
100124
100690
157186
25950
起价(万元)
220000
258000
158000
140000
14300
成交价(万元)
233000
293000
158000
181000
15600
未扣除保障房
楼面价(元/平方米)
28156
29264
15692
11515
6012
溢价率
5.91%
13.57%
底价成交
29.29%
9.09%
竞得企业
北科建
鲁能
京汉置业和东方邦信联合体
首创
世纪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