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爱他,就送他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送他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这段精彩的台词,用来描述中国著名作家老舍曾在纽约的生活,似乎有一定道理。
1946年,美国邀请老舍访问一年。这种邀请其实有“统战”意味,因为此前苏联也向中国文人伸出过橄榄枝,虽然那时冷战尚未开始,可美国已然在跟苏联暗中较劲。当时,中国内战在即,美国外交界和知识界出谋划策,意欲拉拢中国知识分子,同苏联在舆论上争取优势。
老舍应邀访美,看似如鱼得水,因为此前他有足够的国外生活经验。1924年9月到1930年2月,老舍曾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书5年半。这次他从1946年3月到1949年10月在美国生活了将近4年,其欧美经验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是相当可观的。
“放青儿”,结识赛珍珠
老舍访美是当时中美文学界交流的一件大事。赴美之前正是他的名声如日中天的好时候。老舍在行前开玩笑说,此次赴美是“放青儿”。老舍自比是一头骆驼,春天到张家口外去吃青草、换毛,然后马上回来,以做更长途的跋涉和承担更沉的负重——然而,他却并未及时回来而是滞留了些日子。
老舍访美,头一年的活动非常频繁,以至于频繁到本来准备“放青儿”的他抱怨自己几乎被这种热闹累垮。那时美国的文学界对中国的现代文学几乎一无所知。突然来了一位中国当代的文学名家,当然在美国受到了空前关注。
此前,作为极其稀有的个案,老舍的作品被翻译介绍到了美国。因而,他在美国文学圈里有点小小的知名度。作为一个战时友好国家的文学使者,他应邀周游了当时美国的一些主要都会城市、观摩了数十场戏剧演出、做过一些文学讲演、会见外国作家并参与各类文学活动。他还曾在纽约给南开校长张伯苓拜寿、参加作家写作营、观摩美国印第安人保留区,还受邀访问了加拿大等等。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老舍跟美国作家赛珍珠的结识和友谊,这成了他滞留纽约的一个要素。
赛珍珠是获诺贝尔奖的著名作家。她因作品在好莱坞被改编成电影而闻名遐迩。她又是当时一位畅销书作家,在美国读书市场颇为活跃。赛珍珠童年和青年时期在中国生活,有着很深的中国情结。她在纽约结识了老舍很是高兴,当然为老舍在美国的创作和翻译、出版热情推介。而结识赛珍珠,使得老舍作品翻译在美国展开了新的一页。
赛珍珠也是出版家。她丈夫是个伯乐,拥有出版社,并成功出版畅销书。此前,他们夫妇推介过中国作家林语堂。老舍来美前,其代表作《骆驼祥子》已被翻译在美出版。但来美后,老舍发现此书的译者既不忠于原着,且在版税上几乎是强盗般占有了他应得的利益。赛珍珠得悉,开始仗义执言,帮老舍介绍新的文学代理人,并帮他打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