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动态新闻

刘文飞谈俄国文学翻译:我从来没有悲观过

刘文飞谈俄国文学翻译:我从来没有悲观过

2015-11-03 10:11:10

来源:新京报

  老是说外语人才青黄不接,我说也未必。现在每年全国有一百多个高校有俄语系,每年有一两万个学生进入大学学习俄语,我觉得这个人数足够了。但是为什么我们翻译家会认为俄语人才缺乏呢?那是因为这些人入学的动机不一样。他们可能是为了找工作,可能是为了做外贸,可能为了考公务员,没有几个人会在入学的时候就下定决心:我学习俄语是为了学习俄国文学,我以后要当翻译家。博士生中也很难有这样的雄心,道理很简单,这不是一个挣钱的工作,这是一个很艰苦的工作,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出来挣钱还不多。翻译一本书一年时间,才得一两万块钱稿费,傻瓜才做这样的事情。所以有的时候青黄不接不是俄语界的事,英语界也是,英语不是大语种嘛,英语的文学翻译人才同样严重缺乏。在李文俊先生他们这一代之后,三十岁这一代我们还有哪些翻译英语文学非常好的人?好像也没有,尽管很多人都在翻。

  新京报:现在很多译者是业余做翻译,职业也是形形色色,翻译基本上是兴趣爱好。

  刘文飞:这里有出版社的问题,比如我们会因为作家的名字去买书,不会因为译者的名义去买书。也有人说嘛,真正的好作家是翻不坏的。我倒是大致也承认这句话,但是变成谁都可以来翻译。

  新京报:出版社从编辑队伍上俄文编辑的配置也不太够,有很多出版社没有懂俄文的编辑,专业外国文学出版的出版社俄文专职编辑也很少,原来的一两个老编辑也都退休了。这是不是也是一个问题?

  刘文飞:这也不能赖出版社,译林、上海译文比较特殊,一般像北京十月文艺啊,湖南文艺啊,它实际上出各种文学,好多出版社在以前也没有专职的俄文编辑。但人民文学有,因为它在上世纪50年代出各种俄国的书,文学书占三分之二,最多的时候有过十个俄文编辑。我的老朋友张福生快要退休了,他也在物色年轻人,但人民文学最多也只能养一个俄文编辑,因为这么多语种嘛。

  现在有一个情况就是文学编辑室严重收缩,可能只能进两三个人,这就不能只有懂俄文的了。这和我们这些学俄语的也有关系,比如说一个人只会俄语和一个人既会俄语又会英语,出版社肯定要后者,我们学生应该往第二种发展嘛。现在出版社招人才,肯定愿意找各方面能力强一点的,但学俄语的,各方面能力强的未必愿意到出版社做编辑。他可能愿意去中石油,因为他们现在需要俄语人才,相对高薪啊,甚至你以后还能挣到百万年薪,但你当个编辑一生肯定是清贫的。如果说青黄不接的话,编辑的确是这样,比较明显。

  • 相关阅读
  • 商州作家协会走进金陵寺采风

      2015年11月1日,商州区作家协会应金陵寺镇党委政府邀请,组织会员30余人,以“人文金陵寺,放歌熊耳山”为主题。走进金陵寺镇采风。商州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何高峰等作家,艺术家参加了这次活动。采风...

    时间:11-03
  • 台湾学者首次荣获《江汉学术》"现当代诗学研究奖"

      由江汉大学现当代诗学研究中心、《江汉学术》编辑部主办的第二届“教育部名栏·现当代诗学研究奖”颁奖仪式2日在北京举行,首次有台湾学者获得这一奖项。  《江汉学术》“现当代诗学研究...

    时间:11-03
  • 上海读者送别翻译家草婴:小草不言 下自成蹊

      作者 邹瑞玥 许兴昆 徐明睿  著名俄罗斯文学翻译家草婴的追悼会2日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数百位各界人士和文学爱好者自发前来,挥泪告别这位“持灯的使者”。  草婴是世界上唯一一位以一人之力将...

    时间:11-03
  • 微反应研究第一人姜振宇推出“烧脑”新作《掌控者》

      新华网北京9月15日电(记者 王志艳)从象牙塔里的学者走上电视荧屏,姜振宇因与孟非等知名人士搭档《非常了得》节目而被观众熟知,他带火“微反应”一词的同时也收获了一个称号——&ldquo...

    时间:11-03
  • 首届网络文学双年奖颁奖 《将夜》摘金《琅玡榜》等获银

      新华网杭州11月2日专电(记者 冯源)由浙江省作协、宁波市文联和慈溪市委宣传部主办的首届网络文学双年奖2日在浙江省慈溪市颁奖。作家猫腻的《将夜》获得金奖,海宴的《琅玡榜》、沧月的《听雪楼之忘川》、...

    时间:11-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