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移民文化水平不高,致富能力较弱。移民搬迁对象大多居住在深山区,经济条件较差,能读到大学的寥寥无几,文化水平偏低,掌握不了必要的农业实用技术,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前文所提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搬迁动机和原因选择上,近三分之一的移民对象选择了"考虑子女教育",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教育欠缺对山区群众世代贫困打下的烙印之深。
三、对策及建议
(一)统筹解决资金难题
1、解决前期费用,减轻地方财政压力。资金紧缺是商洛移民搬迁的第一个"拦路虎"。为此,建议省上对移民集中安置建房补偿费、地面附着物拆迁补偿费、土地回填整理费、工程手续费等搬迁户政策规定以外承担费用的来源渠道予以明确。同时,探索把小配套费用从省市县建房补助资金中剔除,从根本上缓解市县财政配套压力。
2、规范资金管理,确保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建议效仿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实行搬迁资金稽查制度的做法,尽快修订完善陕南移民搬迁资金管理办法,将涉及移民搬迁的所有资金一律实行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款专用,报帐制核算。具体而言,基础设施建设实行按进度分批报帐,即项目开工报告审批后,拨付项目实施单位一定的启动资金,然后按工程建设进度进行报帐,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后,据实清算并拨清剩余建设资金。建房补助资金发放实行分类施策,对于统规统建的搬迁户,国家补助不直接发放给个人,搬迁户交纳个人承担部分的建房资金,工程通过县区竣工验收后,建房补助资金直接打入施工单位帐户,并由搬迁户在兑付资金表中签字确认;对于分散安置的搬迁户,采取"一折通"的办法,将补助资金直接兑付给搬迁户。
3、完善贫困户和老年人搬迁帮扶措施,降低搬迁成本。搬迁对象中,家里有青壮劳动力在外打工、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进行搬迁具有一定经济基础,但是占移民总量三成以上的贫困户和老年人无力承担搬迁成本,仍然是移民搬迁工作的难点。为此,建议相关部门按照贫困户的实际和特点,制定不同的帮扶政策措施,一是以出租安置房的形式,采取先租房搬迁再逐步付款购房定居;二是加大扶持力度,提高搬迁户贷款额度,延长还款期限;三是筹集门面房出售资金,通过政府回购、市场化拍卖等形式筹措资金,用于补贴经济条件较差的移民户;四是利用整合撤并镇办、学校以及其他闲置国有房屋场所,经修缮改造后直接分配给危困户和特困户,实行交钥匙工程,长久解决困难群众搬迁住房问题。同时,各县区移民办和各镇办应严格控制移民搬迁房屋建安成本和价格,严把"建房面积、建房成本、群众出资"三道"红线",严格按政策兑现建房补助,尽最大可能让群众少出钱、迁新居。
(二)积极化解用地矛盾
1、鼓励集中安置、上楼安置和跨区搬迁,缓解土地承载能力不足问题。商洛山地多平地少,尤其是适宜较大规模集中安置的大块平地不多,特别是柞水、镇安、山阳三个县更少。鉴于此,建议采取三种办法:一是鼓励集中安置和上楼安置。坚持"三为主"原则,集中力量建大点,不断扩大集中安置,逐步取消分散安置,大力实施上楼安置,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最大限度地避免小而散、复制落后农村现象的发生。二是集约利用闲置土地。探索建立土地银行,收储和经营闲置土地,加大造地工作力度,不断扩大增量土地,实现土地占补平衡。三是探索实施跨区搬迁。制定出台外迁政策,允许市内跨县区安置,鼓励有意愿、有能力、有条件的搬迁对象,采取投亲靠友的办法,通过举家搬迁,走出县区、走进市区。对于这部分愿意出去也能够出去的群众,当地政府不一定非要给他建房,可以把建房补助款补给迁入地。
2、妥善解决退宅复垦问题,促进土地占补平衡。12月9日,省政府召开的陕南地区移民搬迁领导小组会提出,今后无论是分散安置还是集中安置,均要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制度。为此,建议采取以证换证、拆旧补偿、限期自弃三种办法:"以证换证"即加快搬迁户新居宅基证和房权证办证步伐,实行用迁出地宅基证换取迁入地宅基证和房权证,促进搬迁户住新拆旧;"拆旧补偿"即按照每户5000-10000元的标准,通过从土地增减挂钩新增收益中安排一定资金,设立移民搬迁拆旧奖励专项资金,用于搬迁户拆房退宅以奖代补,激励搬迁户拆房退宅;"限期自弃"即允许搬迁户原宅继续保留,过渡3年后,过渡期满责成自行放弃。